時間: 2022-12-06 14:17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谷林
首創環境的輕資產戰略是以重資產業務(焚燒、危廢等)為依托,推進面向重資產業務的技術設計方案、服務方案產品化,通過內部的應用實踐,進而推動核心技術向外部市場拓展,拓展新業務領域,實現輕重并舉和輕重平衡,以及以輕帶重。其中,要特備強調以技術驅動,通過科技創新來實現輕資產化。
袁國幀介紹,一般情況下,在資金實力方面,民營企業沒法和央企、地方國企比,所以民企更應注重技術,把項目做好,為政府解決問題,用效果讓民眾滿意,最終讓政府認可自己。在他看來,建設能力和運營能力是粵豐環保的強項,其在廣東之所以能有12個項目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未來,粵豐環保將輕重資產并舉,探索推動輕資產的合作模式——立足自己的強項,拓展委托運營業務等,并依托粵豐科盈投資平臺,在固廢業務之外,提供圍繞智慧城市建設、智能停車以及智能環衛、環保電力數字精細化運營管理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服務。
今年5月,上海環境集團在自己的十四五轉型策略中也提出,未來將以“規劃咨詢、生態修復、代建代管”三項輕資產業務和“生活垃圾、危廢醫廢、污水處理”三項重資產業務為主線,輕重并舉、雙輪驅動。
04開辟新賽道新能源和鋰電池再生利用成主要方向
如果說前述幾種方式,企業還都是立足既有主業的產業鏈延伸和拓展,本條則主要是由內向外的跨界發展。
在雙碳背景下,加快新能源轉型以及資源再生利用成為國家主推的方向,很多企業也在政策的東風下,發力氫能、光伏、鋰電等新能源市場和以鋰電池回收、拆解等為主的再生資源利用市場。
前幾日,中國固廢網報道,順控發展投資成立廣東中氫順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經營范圍包含:包含技術開發、咨詢等的服務以及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等。
11月初,圣元環保公告,擬斥資12.65億布局氫能:將以廈門、泉州兩地作為試點,分別投資建設“氫能源研發中心實驗室及車船氫動力裝備總成項目”和“固態儲氫系統活化及應用項目”。
9月份,中國天楹與通遼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同發起通遼零碳產業母基金,并建立重力儲能研究院、綠氫研究院、綠氨研究院、生物質能研究院等,共建通遼風光儲氫氨一體化零碳產業園等。
3月,瀚藍環境表示,年內將在佛山南海建設一個設計規模年產約2200噸氫氣的制氫項目。目前已在佛山南海運營5座加氫站,合計設計加氫能力為3.5噸/日;城發環境公告,擬合資成立新能源公司,布局氫能、光伏業務。
去年,中山公用全資子公司與廣發證券全資子公司共同設立規模為3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基金。同時中山公用與億晶光電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以中山市作為重點和起點布局光伏發電業務。今年4月,其首個光伏發電試點項目——天乙能源光伏項目正式投入試運行。
同樣是去年宣布投資印尼高冰鎳項目的偉明環保,聯手格林美旗下永青科技,擬共同規劃投建年10萬輛報廢汽車回收利用和10萬噸動力電池與電池廢料回收項目,兼顧新能源和再生資源利用。
對于企業來說,上面的四種選擇,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相融合的,不少企業同時兼顧了好幾種路徑進行探索。每一種不同的路徑,也將面臨不同的機會與困難。作為產業領域者,這些企業通過敏銳的市場嗅覺、強大的實力以及快人一步的執行力,再一次站在了產業跨界的前沿,在企業自身發展之外,也或將為產業整體發展趟出一條新路。而不管選擇哪條路徑,苦練內功以降本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也都是他們的共同選擇。
剛結束的二十大特別強調了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在學習“二十大”時認為,隨著污染治理的基礎服務深入和延伸,環境產業需要在無害化之后,重新定義美好,從中實現價值。更多傅濤觀點,歡迎關注《學習“二十大”心得體會》。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