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專欄 > 正文

傅濤:從產品化、品牌化看環境產業升級

時間: 2016-09-27 11:47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傅濤

1477384468129168.png

現場發言視頻實錄

從“招待所”到“香格里拉”,從“普通游樂場”到“迪士尼樂園”,很多從計劃經濟轉型成功的行業,讓我們看到品牌化帶來產業升級的力量。如今,市政污水處理行業正迎來產品化、品牌化時代。未來行業如何升級,升級之路是怎么樣的?在2016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傅濤從產品化、品牌化背景出發,詳細分析了環境產業的升級。他說,未來五到十年,環境基礎設施領域將涌現20-30個服務品牌。

1474684303713895.png

以下為傅濤現場分享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過去十五年,中國市政污水行業發展非常快,經歷了從無到有的行業成長,從小到大的產業輝煌。2000年,污水處理廠四百多座,今天已經發展到四千多座。污水處理率已經從30%多提升到90%多,污水處理能力從2000多萬噸/日的規模,發展為現在2億/日的規模。

行業的困惑在哪里?

這個發展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行業的困惑。

低價競爭帶來的沖擊。出現了地下污水處理廠7毛多錢/噸的處理價位,甚至也出現了3毛多錢/噸的價格,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而更多來自外行業的“野蠻人”不斷進入環保行業,也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其他行業不景氣,經濟萎縮的情況下,更多行業企業開始蜂擁而至進入了環保行業,尤其是市政行業,這里好像成為了“野蠻人”的樂土,這些現象,歸根究底是我們這個行業還沒有一個真正的行業門檻。

規模和品牌錯位,行業門檻低。從產業角度來看看市政污水行業,在行業中,專業公司和非專業公司區別有多大。十多年以前,首創剛剛上市的時候,很多業內企業不是很看好,認為,首創根本不懂水務,只是融了一點資金。但現在我們看到了首創不僅發展了,而且發展的很好,甚至成為了龍頭。

現在,諸如中建,中鐵,葛洲壩等這樣的集團,也開始帶著更多的錢進入到行業中。仍然有很多人嘲笑他們不懂技術,但是我們自己又懂多少。因為行業真正的品牌公司沒有出現,沒有行業門檻,很多賺不到錢的外行業企業就會往我們這個行業進。市政污水行業也遇到了發展的天花板,更大的需求正在打開。

同樣的情況,我們看下手機與汽車行業。

手機行業的公司品牌和產品品牌是一致的,不論是蘋果4、蘋果7,還是國產明星華為。

汽車行業也是一樣的。一個優秀的產業領導者,必然擁有很清晰的產品品牌,有自己的行業門檻以及技術特征,一個外行的公司很難全方位的介入,但是顛覆性的公司也會出現,像特斯拉切入了汽車行業,小米也是這樣,但是這些企業的共同特征是產業化非常好,公司品牌和產品品牌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而我們行業,品牌和產品往往是分離的。北控是市政領域的公司,而無論是先進的污水處理廠還是全地下的污水處理廠等等很多都向北控的品牌靠,這樣是不科學的。

一個產業化程度很高的行業,一定是公司品牌與產品品牌完全吻合的。我們行業的很多領跑企業只是錢便宜,關系好,規模大,但一旦來了一個比它更有錢,關系更好,規模更大的公司,可能行業就會出現一些顛覆性,所以現在我們行業的規模和品牌是一種錯位,這種錯位很嚴重。

同時行業還面臨著同質和低價競爭,因為沒有品牌標識,甲方無法做好識別。比如一個上海院設計的工程,設備、工程等可能是中鐵完成的,而集成又可能是另外一家公司完成的,可能拿到項目的只是扮演了集成商的身份,只是有錢可以拿到項目而已。這就使得低價與同質的惡性競爭在所難免。

產業轉化的六個歷程

我們用一張圖看看產業的轉化歷程。

1474683625708426.png

技術研發是第一步,需要不斷追求技術突破。從“七五”到“十三五”,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資金,涌現了大量的科研項目,這是產業轉化的第一步。但遺憾的是大部分的技術束之高閣,花了錢并沒有得到應用。一個技術不可能馬上應用,還需要張辰這樣的設計大師的推動,設計院是關鍵環節,中國是一個工程強國,市政領域同樣是世界強國,基本覆蓋了所有的單位。這就從技術研發走到工程化。但我們經常把工程化類比成產業化,產業化是企業家牽頭的,是讓一個產品離開大師也可以建得起來。需要每一個產品都由高水平的人完成,按照標準化的流水線進行連續、規模化生產,到哪里都不變形。實際上,我們行業工程技術的產業化做的非常弱,服務更加沒有產業化,污水處理廠也好,垃圾處理廠也好,沒有實現真正的產業化,仍然是工程化建設。產業化運營需要一個穩定的、不變形的輸出。產業化的結果是產品化,但是有了產品,并非就有了市場,還得有競爭力。

所以說產品化以后要有商業化,一個產品賣不出去,性價比不合適,就沒有市場。這說明市場化和產業化也不是一回事,有了產品化,還要有競爭力,可以獲得更大的份額,這就是商業化、市場化。

有了品牌化,還要有規模化,如果不形成一定的規模,就進入不了資本市場。現在很多環保企業也在資本市場的邊緣,很多登陸了新三板,但最終的目標是上主板,想得到大量的融資,必須把單一產品做成規模,有了規模化,才可以形成資本化。

編輯: 李曉佳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傅濤

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熱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