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12-26 15:17
來源:
作者: 傅濤
2015年12月8日至10日,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隨后,12月19日至22日,北京再發霧霾紅色預警。預警機制的啟動,讓霧霾的“身份”和危害正式披上官方認可的“外衣”。一時間,連連爆表的PM2.5數值使得防霾口罩、空氣凈化器一度甚至幾度斷貨、脫銷;停課、限行、禁止作業的御霾舉措的實施,讓眾多家長、出行者、作業方措手不及。網友紛紛戲謔“風兒快來吧!”
與傅總預約好的采訪時間剛好避開了“邪惡”的霧霾天,一路帶著“占到便宜”的小竊喜直奔目的地?;蛟S是稍后有會議要開,或許是多年學者經歷練就的口才功夫了得,稍做寒暄后,傅總便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語速極快地談起自己的事業和經歷。三種社會職業和身份的轉變,十余載市政公共事業領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當下,傅總正站在屬于他的造夢“臺風口”。
造夢 前篇:公務員
因為就讀環境工程學專業的緣故,傅濤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被安排在建設部科技司,從事與環境領域相關的科技管理工作,主要負責科研項目的立項和驗收。這份工作讓傅濤慢慢發現和認識到,環境領域發展與社會實際應用之間存在的較大落差,而這種落差的出現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科技體制存在的某些弊病。
1998年,國家開展住房體制改革,建設部組建住房產業化辦公室。1999年,傅濤從科技司調往住宅產業化中心(即住房產業化辦公室)信息處工作?!熬拖瘳F如今‘雙創’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一般,90年代末20世紀初,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動力。國家住房制度的改革不僅拉動了中國經濟的轉型,也帶動了中國經濟10幾年的增長?!备禎貞浀馈Mㄟ^對房改政策信息的大量瀏覽和掌握,傅濤開始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走勢,全面理解了國家政策需要通過哪些路徑來實現推動中國經濟體制和行政體制改革的目的。
回想10年體制內的工作經歷,傅濤說學到了很多,尤其是在思維方式和方法論的形成方面,受益終生。也正是因為這段公務員工作的多年積累和沉淀,讓傅濤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并不適合在機關發展?!爱敃r特別希望做學者,從外圍給政府提建議和意見,推動市政公共事業的改革?!闭劦阶约旱牡诙温殬I規劃與選擇時,傅濤語氣中明顯多了些篤定和自信。
造夢 中篇:學者
2003年,傅濤以研究學者的身份回到母校——清華大學。期間,他創辦了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擔任了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通過學術研究,為政府制定環境產業政策提供依據?!袄碚撋险f,市政公共事業的影響力和覆蓋范圍遠不及房改。做學者時期,我主要是在探索如何把政府的事業性行為轉變成市場行為。不像在機關的時候,更多是參與政策制定做行政事務性的工作。但就邏輯關系以及形式而言,兩份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
同一年,傅濤以顧問的身份加入了2000年由中國水處理領域幾位專家創辦的中國水網,并開啟創辦之初定位為科技信息交互平臺的中國水網里程碑式的新階段——從專業而單一的門戶網站發展成為推動市政公共事業改革的陣地與平臺,并一直延續至今。
在傅濤的推動下,10多年來,中國水網平臺不同程度參與了市政公用事業水環境治理領域相關各方面的改革,包括水價調整、科技經營制度、投資體制、環境服務業的發展、PPP等產業化市場化的工作,見證了近十年來中國水環境治理的發展歷程;10多年來,水網本身歷經了5、6次的改版升級,搭建起了現如今與微信互連互通的全新網絡模式;10多年來,中國水網平臺以水網為基點,與之后創辦的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環境人》刊物,搭建的中國水網、固廢網微信平臺,中國大氣網微信平臺,構成了其強大的“6媒體”矩陣。
2002年初,中國水網舉辦水領域的技術研討會,成為行業道場的萌芽;12年后,這個曾經單一的技術交流活動已經發展成為以“凝聚環境產業力量”為宗旨,包括水業戰略論壇、固廢戰略論壇、環境技術產業論壇、垃圾焚燒熱點論壇、污泥熱點論壇、大氣產業論壇6大系列論壇在內的中國環境產業專業道場;2004年初,最早由傅濤創辦的清華水業政策研究中心經過幾番改組和發展,組建成立中國水網研究中心(現在的E20研究院),11年后,已經發展成為為政策制定、項目執行、企業決策、市場投資提供前瞻建議與專業戰略研判的環境產業民間智庫陣地;2004年4月,清華環境產業俱樂部成立,為行業首次引入圈層的概念,而如今這個傅濤自認“中國環境產業第一圈層”的俱樂部已匯集200余家中國優秀的環保企業,成為行業高端人脈資源交流和思想價值分享的重要平臺……這些都構成了中國水網今天的核心業務。傅濤說,不論平臺的業務范圍和縱深服務如何發展和變化,其使命始終沒變,就是推動市場機制和環境產業的發展。因為產業是治理環境最堅實的依靠和后盾,而市場機制的健全是有效提高環境治理效率,還碧水藍天的重要途徑。
與此同時,傅濤也逐漸意識到,要想真正實現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貢獻,為公共服務的進展化及質量的提高做貢獻的目標,沒有強大治理結構的多邊組織,力量是非常有限的。中國水網平臺下一階段到底該何去何從?繼續走非盈利性中介機構的老路還是另辟蹊徑,探索新的商業發展模式?!胺浅8兄x會員企業一路以來對平臺各階段發展的關注和支持,在平臺遭遇瓶頸的時候,是他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备禎嬲\地說,“通過不斷的交流和探討,在平臺機制建設上,我們摒棄了以事業形式做企業的理念,基本形成了以企業形式做企業的共識?!痹谖依斫猓笥丫褪抢щy時援手,失意時幫扶。每一位企業家的成功離不開人、財、物等眾多資源的分享和整合。而此時,憑借自身人格魅力的多年積淀和影響,具備創業者思維的傅濤,想要變身成為一名真正的創業者,只欠東風。
造夢ING:創業者
2014年9月19日,一件在傅濤看來非常激動人心的事情發生了——阿里巴巴登陸美國紐交所。“阿里巴巴作為一家電商服務平臺成功上市給我和我的團隊很大鼓舞,也讓我們看到了平臺型機構創業的希望?!?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強調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國掀起“雙創”熱潮的同時,以“新三板”為代表的中國資本市場日漸活躍,“中國水網平臺迎來了其轉型發展的最佳時機,也堅定了我們用產業的力量重塑環保格局的信心?!笨釔壑惺街b的傅濤有些激動地說。
2014年5月,中國水網平臺正式更名為E20環境平臺,10月,E20環境平臺品牌體系正式形成。同年,平臺啟用具有公司特色的事業合伙人機制,也就是通過合伙人和員工持股的方式,以完全市場化的手段和機制運營公司,讓員工掌控公司發展的命運,公司至上而下形成彼此信任、協同合作、分享成就的工作關系和氛圍。2015年7月,傅濤辭去清華大學公職;11月11日,E20環境平臺在“新三板”掛牌。至此,50余位客戶和30余位員工成為E20的股東,平臺也正式完成了其商業模式的重構,成為了一家真正的平臺型公司,傅濤成為了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習主席說,青山綠水也是金山銀山,經濟轉型時期,我們不懼怕經濟下行,新常態之下,這種轉型是深刻的?!备禎贿呺S口復述國家領導人關于環境治理的政策信息,一邊解釋道,當下中國環境治理勢在必行。環境治理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國民經濟轉型問題。要想全面的解決環境問題,取決于國家的公共政策取向,關鍵是地方政府的決心和環境產業的發育程度。治理環境,需要的是“好大夫”,而“好大夫”就是環境產業。只有環境產業的蓬勃發展才能夠保障排污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升級改造和有效治理。我們希望動員一批環保公司幫助污染公司實現綠色轉型,清潔生產,像止疼藥一樣通過減少“陣痛”完成轉型;希望幫助地方政府完成環境治理的目標;希望從資本、戰略、人才、交易結構等方面指導環保企業壯大成長,從而推動整個環保產業的發展。在不污染或者少污染的情況下,實現我國經濟轉型與升級。
15年前,國內的環境治理與保護處于建設高峰期,大量的垃圾和污水基礎設施實現從無到有。環保產業的重心是幫助政府建設環保設施,環保理念是把污染物運出去。柔軟的環保執法力度加上當時中國經濟粗放型的發展方式直接給環境帶來毀壞性的影響,中國無可避免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現在,中國環保治理已經進入“效果時代”,強調用戶感知與群眾路線。這也意味著環保產業的重構時代已經來臨,幫助變革期的環境企業完成升級與轉型正是E20環境平臺生存與發展的商業模式,并以此踐行“用平臺力量助力優秀企業跨越式發展,促進環境產業的轉型和升級”的企業使命。談及未來企業發展規劃,傅濤聲音明顯洪亮起來,“3-5年之后,希望E20環境平臺幫助全國300-500家環保公司成長,幫助100-200家環保公司上市……”
臨近采訪結束,我問傅總現在更愿意給自己的定位是學者還是創業者?傅總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創業者。因為創業者的使命感更強,更兼具“知行合一”的品質。過去做學者更多的是提建議,等待政府的采納;現在更多的是政府提出其需求,我們幫助提供解決方案,甚至是我們主動去發現環境領域的需求。
根據傅濤總聊天面面俱到、嚴謹而周密的說話行為方式,其自然也談到了與協會的淵源,早在上市前,E20環境平臺就已經成為協會的副會長單位,也是北京環都經濟圈節能低碳環保產業聯盟的理事長單位。作為行業的探路者,傅濤一直堅信產業之間是生態協作的關系,共贏才是持續發展之道。
2015年以來,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家協會不斷探求新常態下創新工作模式,勇敢嘗試市場化的運營機制,構建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北京環都經濟圈節能低碳環保產業聯盟、中關村元和天使投資產業研究會、北京中關人和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家協會高爾夫球分會、中關村天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關村企業家商事調解中心以及中共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家協會聯合黨委市場化專業服務平臺八個。2016年,協會在完善八大系統平臺的基礎上,將著重培養六大核心能力,即創造區域合作新模式的能力;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能力;為企業提供科技金融服務渠道的能力;建設全面提供科技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服務的能力;具有前瞻性的深度政策研究能力;更加專業權威的中關村品牌宣傳能力,為會員企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創新服務內容。
有人說,中關村的創新不該僅僅局限在科技創新上,應該更寬泛的體現在機制設計、服務模式、業態形式、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引領上。E20環境平臺的轉型上市為中關村服務平臺類企業做出了表率。
以下是傅濤總結描述E20環境平臺的話——“我們不生產環保制品,我們只是環保產業的服務者。幫助環保領域公司成長,幫助環保領域企業上市和壯大,與環保企業結盟為友,共生共存。”其實,變化一個詞,同樣適用于所有科技服務業機構——“我們不生產科技產品,我們只是科技產業的服務者。幫助科技型公司成長,幫助科技型企業上市和壯大,與科技企業結盟為友,共生共存?!?/p>
筑夢,同行!
來源: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家 作者:王靜 逢佳
編輯: 李曉佳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