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7-03 17:10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趙喜亮
現場實錄
隨著系列PPP政策的發布,環保行業市場化趨勢愈加明顯,PPP對公共服務的幫助甚至沖擊效果逐漸顯現。雖然供水行業相對穩定,但也有一些企業已經率先進行了市場化。6月21日,在2017(第二屆)供水高峰論壇中,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針對PPP大潮下供水行業的新機遇作了深度解析。
本文內容根據薛濤發言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1 想依賴地方政府也許會靠不住
1.1 三道金牌緊箍咒
最近,財政部連發了3個文件,我稱之為堪比召回岳家軍的”三道金牌”:50號文強化了原來的地方投融資平臺管理的約束,更重要的是還包括政府不能在PPP 中用各種擔保措施來變相舉債的一些原則性規定(這個要高度重視在未來的顯化和強化);62號文進一步約束了地方對于土地資金使用的條件,同時用土地債券開了一個小口;87號文對政府購買服務來采購工程這種地方政府違規融資現象進行了禁止性的規定,包括通過簽訂購買協議利用地方投融資平臺公司向銀行進行融資做公益性的項目,這份文件很可能導致上萬億的資金進退不得。
從整個政策脈絡來看,也能看到國家對PPP推進的軌跡。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有兩個詞非常重要:一個是資源配置市場化,一個是國企改革定位;2014年的國發43號文,可以說是財政部打開PPP 2.0時代的里程碑,里面規范了地方政府債務文件,我們所有做PPP 的人,把它看作PPP 的開端條件,卻也讓它具備中國特色,獨特地將PPP與地方負債管理相掛鉤;2014年國發60號文要求市政設施規模化經營,本質上是在要求與PPP同步并列的,還有我們環境產業B方陣的市場化轉型;同時配套的還有中央轉移支付的變革,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1.2 讀策三法則
面對這幾年接踵而至眼花繚亂的系列政策文件,我個人有個”讀策三法則”:
第一,不能摳法條。不是說財政部出了一個文件,就可以隨意使用其中某一個條款(去投機舉債),必須要了解政策背后中央整個的思路,尤其在現在大量部委不同時期政策法條存在各種沖突的情況下。長期以來,我們的地方政府投融資行為一直處于一個動蕩狀態,財政部本身政策思路也有諸多調整,這方面我們必須要有充足的思想準備,政府任何一個舉債行為的創新模式泛濫之后的風險,都值得我們思考和重視。
第二,地方投融資行為的不斷創新和被封堵,要求我們必須要學會看政策大趨勢:財政部在改革地方政府的舉債方式。從現在的政策趨勢中可以看到,中央要使地方的賬本公開化、外部化、可預期化和法制化。掌握這個大趨勢之后,才能掌握一定的預判能力,而不會因一些小空間的變動而迷失。
第三,判斷政策趨勢背后最根本的基礎是黨中央階段性核心文件中的基本理念。供水作為國有企業,更需要和E20研究院一樣堅定對黨中央各項方針的理解和信念,需要相信黨中央改革思路中對市場化的堅持,這是改革的基本方向。而具體而言,作為供水企業,在PPP帶來的變動大潮中,如何從客戶出發,提升非公共服務屬性的定制化部分,從供水服務公益性的限制外找出一些增值服務空間,是供水企業需要思考的內容。
地方政府的投融資行為越來越受到管控,而我們的供水企業卻因為具有直接收費模式特征而經常被政府要求承擔一些水價無法覆蓋的公益性投入(比如對水源的資本性投入),而中央層面對水價、公益性投入和政企界面之間的界定卻不那么清晰,那么,這種融資行為原來依賴的地方政府的支持也許是靠不住的。供水企業如何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挖掘來提升賺錢的能力,是另外一個層級發展的問題。這里的縱向,指的是傅老師發言中所提到的利用企業本地網絡化服務深入居民的優勢,發展增值性服務機會,而橫向則指的是利用PPP的大潮,在其他地域和領域橫向擴張。這方面能力的提升,會使企業更少地依賴一個可能靠不住的地方政府,來彌補公益性的投資。公共服務的收費是其中一個來源,我們最近在寧波,做了全國第一個垃圾分類后的收費研究,之前的垃圾收費制度由于垃圾無法計量,污染者付費的原則體現并不完善,在垃圾分類的基礎上施行垃圾收費則更加科學。但通過水費來承擔公益性支出也有瓶頸,水費是一個筐,被裝入了很多不同內容,而我們沒有其他的通道,民眾對水價本身的感知會產生偏離,這部分也會帶來更多問題。可見,供水企業期望通過水費調增來改善自身企業發展困境是很難實現的。那么,作為企業,就需要在與供水所提供的網絡資源相關的縱向延伸,以及公共服務性質同源的省域橫向擴張兩個方向上想辦法。
1.3 供水行業成年之路的縱橫向
重復下以前的觀點,伴隨著政策發展,供水企業也經歷了成長。在系列改革中,供水行業落后于其他細分領域的市場化過程,可清晰地看到它在幼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變化過程。幼年已經企業化,但跟政府的界限相當不明確;少年時期開始跟政府有一個清晰的責權約定,要負責自己的融資;青年時代的標志則是上市的擴張。
在縱向上,可以參考傅老師的發言進行思考,(點擊→傅濤:供水服務的用戶思維——“挖井不忘吃水人”)我最近在家門口看到的一件事與之呼應很有啟發,北京的背巷整治中,大量非正規的小商販底商被關閉,包括洗衣、零售、家電修理、紗窗、配電、水暖維修甚至保姆服務等等,而中信國安看到了這個機會,與街道聯手在每個集中服務中心配套建設了包含上述內容甚至更多家庭服務的連鎖店,嘗試解決長期以來這個低檔混亂市場的升級需求,那么,擁有大量客戶通道的供水公司是否對此有所思考?
編輯: 李曉佳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