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專欄 > 正文

蘭亞軍:淺析“垃圾分類指數”制度的建立和應用

時間: 2018-12-24 10:13

來源:

作者: 蘭亞軍

因為沒有明確的考核指標,很多地方沒有明白垃圾分類的本質和最終目標,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其結果是,分出的垃圾越來越多,為分類而分類,后端處理廠也包括資源化利用廠也越建越多。很顯然,這與我們垃圾分類的“初心”背道而馳。

3、現在的考核標準還有待完善和提高

或許正是看到這些“亂象”,國家住建部辦公廳于今年6月,出臺了《關于印發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暫行辦法的通知》(建辦城函〔2018〕304號),要求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進行考核”,文件要求從體制機制建設、示范片區建設、設施建設等9個方面進行評分考核。

毋庸置疑,這個考核文件的出臺,對垃圾分類工作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同時也要看到,還有內容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提高,主要是定性的指標比較多,定量的指標還比較少;過程性的指標比較多,實質性的指示比較少。

4、垃圾分類由“高速度”發展到“高質量”發展

現在很多城市做垃圾分類的速度很快,一些企業也鋪得很快,但實際效果并不盡人意。新時代的垃圾分類也快近2年了,筆者認為,我國的垃圾分類應該是從“高速度發展”到“高質量發展”轉變了,是時候更加注重實際效果的階段了。

三、垃圾分類指數建立的根據

1、 目標指引:

垃圾分類的根本目標是減量化、資源化。這里講的減量,是指通過垃圾分類倒逼源頭減量(即少產生垃圾),其次,是資源化(即已產生的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后不再進入填埋場或焚燒發電廠,分類后的焚燒處理也應該是資源化處理)。

這里有兩點需要說明,一是減量化的定義。減量化應該特指源頭減量,即少產生垃圾。已產生的垃圾經過分類處理后,不再進入填埋廠或焚燒發電廠,有些地方稱為后端減量。為避免歧義,這些應該叫資源化。二是垃圾分類與源頭減量的關系。垃圾分類本身并不能實現垃圾源頭減量,但可以通過垃圾分類,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設計,倒逼人們少產生垃圾。

2、結果導向: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文件精神,“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這里的35%,是一個量化的目標,而且后來住建部也發文明確說明,這個回收利用率不包括垃圾焚燒的量。具體的計算公式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生活垃圾中再生資源回收量+單獨收集并資源化利用的有機垃圾量)/生活垃圾處理量×100%。

這里面可能有兩個問題,一是再生資源的統計問題。因為我國的再生資源主要是市場導向,且歸商務口管理。又因“兩網融合”的速度在加快,行業的流動性很大,很多回收站、分揀廠不在商務口的監管之下,沒有數據,所以總量的多少并沒有一個確切的數據。二是數量少報、瞞報的問題。即使在監管的企業,因為擔心稅收和費用的問題,也是瞞報、少報數據。這樣就導致再生資源的量“水分過大”。

筆者認為,為了便于可量化、可操作性,應該按減量率計算,即減少進入終端處理——填埋廠和焚燒發電廠的量來計算。這個量因是由財政支付的,是很清楚的,也很容易查到。如果這樣計算的話,35%的目標肯定是太高了,應該在垃圾自然增長率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發展水平,設定一定的減量目標,比如每年減量率3—6%。

3、效率為先:

為達到個預定的目標,就要政府、企業、社會、居民全部行動起來朝這個目標努力,使“成本最低化、效率最大化”。而不是現在這種,過多的精力、財力放在追求高科技、智能回收桶以及各種標語口號等表面工作上。結果,源頭并沒有減少垃圾的產生,進入后端處理廠的垃圾依然在快速增長。已產生的垃圾分類后僅僅是可回收垃圾,就達幾千或上萬元一噸,純粹就是“豆腐盤成肉價錢”。現在地方財政資金大部分吃緊,應該很多投入到健康、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相信隨著“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制度的建立,這種現象將會越來越少了。

四、垃圾分類指數的主要內容

垃圾分類指數(WSI),簡單的說,是指一個區域(區或縣)垃圾分類的實際效果的一個評價指標。垃圾分類指數的應用范圍,是一個區或縣為行政單位。一個市的垃圾分類指數,把所轄區縣的垃圾分類指數相加即可。垃圾分類指數具體表示如下:

1545616873477924.png

垃圾分類指數具體表示如下:

W----垃圾分類指數

S0----某一個區縣在做垃圾分類之前的產生量(進入埋埋廠或焚燒廠的垃圾量)

x------某一個區縣生活垃圾自然增量率(以月計算)

N------做了垃圾分類后的時間段(以月計算)

S1-----做了N個月后進入埋埋廠或焚燒廠的垃圾量

F參與————-實際參與垃圾分類的戶數(每周至少有一次廚余垃圾或可回收垃圾交投)

F總數—————某一個區縣的總人口戶數

舉一個案例:

比如A縣,城鎮人口30萬人10萬戶,在確定做垃圾分類之前,一天產生生活垃圾260噸(均填埋處理),根據近3年的數據,測得該縣每年垃圾自然增長率為8.4%,每月為0.7%。6個月后,參與垃圾分類的人數量為2萬戶,測得每天產生量為220噸,那么,垃圾分類指數為:

1545617122368846.png

編輯: 程彩云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