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防治霧霾需發展清潔能源

時間:2014-04-09 11:16

來源:中國投資

作者:楊海霞

防治大氣污染,需要進一步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清潔能源比重,風電開發與跨區輸送可以成為解決途徑之一

目前中國一半以上的火電裝機容量分布在東部地區,根據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具體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在接受《中國投資》采訪時,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目前風電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三大電源,進一步開發風能資源,同時加大跨區輸送力度,將三北地區豐富的風電資源輸送到中東部地區,將減少中東部地區的煤炭消耗,緩解這些地區的大氣污染狀況。

史立山表示,作為行政審核權限下放最徹底的一個行業,風電這些年來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態勢,而未來發展空間仍然巨大。他表示,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將推動海上風電標桿電價的制定,推動海上風電的進一步發展。

加建跨區輸電線路

《中國投資》:近來東部地區霧霾嚴重,國務院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您認為風電能否起到作用?

史立山:根據2013年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具體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是大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也是我國用電負荷最大的區域,進一步降低這些區域的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對于這些區域的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前3大電源為火電、水電和風電,風能、水能資源均在遠離負荷地區的三北和西南地區,核能的利用則受較多因素制約,因此,解決這些地區的清潔能源供應,一方面應增加這些地區的清潔能源開發,另一方面是進行跨區輸送,將三北地區的風電輸送致東部地區。應該說,充分利用到三北地區的能源,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一些風速較低地區如中東部地區,也已經開始風電開發,海上風電也在示范進行,目前全國各省市均有風電開發項目,包括西藏地區。

跨區輸送方面,2013年邁出了重要的步伐,在深入研究論證后,哈密風電基地風電確定了從哈密到鄭州的特高壓工程外送通道,目前正在實施,這對未來跨區送電起到示范作用。

今年,我們一是結合大氣污染治理,做好風電基地規劃。加快哈密風電基地建設和外送,有序推進承德2期、烏蘭察布和錫林郭勒3個風電基地規劃和建設。這3個風電基地鄰近京津唐地區,這個地區的大氣污染尤為嚴重,如果把這3個風電基地的風電送到京津唐地區,可以大大提高這些地區清潔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減少煤炭的消費,有助于污染的防治。

總體而言,今年還要保持風電的平穩發展,安排好“十二五”風電發展,爭取2014年的新增裝機能達到1800萬千瓦,目前第四批計劃已經下達了,安排了建設規模為2700千瓦裝機容量,釋放了國家對風電的支持。

《中國投資》:風電一直保持較高速度發展,過去一年風電的增速和布局情況如何?

史立山:2013年是放權的一年,風電是最徹底的一個,目前已經全部下放到地方政府。我們針對這些情況加強了對風電的監管和調控,初步建立了風電的評價體系,有效保障了風電產業的健康發展。

主要特點總地來看,風電繼續保持健康持續發展的勢頭,全國新增并網容量1449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7716萬千瓦,同比增長23%。風電在全國總的裝機容量中占比6%。年發電量13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占全國發電量的2.6%,風電已經成為第三大電源。

從分省情況看,裝機最多的是內蒙,達到了1833萬千瓦,第二是河北,裝機達到了775萬千瓦,第三是甘肅,第四是遼寧。目前全部省市都有風電在運行,最小的是西藏。

風電布局進一步優化。到2013年底,“三北”以外地區風電裝機達到1266萬千瓦,占全國風電總裝機的17%,比2012年提高3個百分點。“三北”以外地區,2013年規劃建設規模近1400萬千瓦,約占全國一半,2014年規劃建設規模近1500萬千瓦,約占全國60%。

棄風限電趨降

《中國投資》:風電并網一直是難題,棄風限電現象現在是否得到了改善?

史立山:2013年全國平均棄風率是11%,比2012年降低了6個百分點。全國風電棄風電量162億千瓦時,比2012年減少46億千瓦時。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達到了2074小時,同比增加了184小時。

除河北張家口,主要棄風限電地區限電情況明顯好轉。其中,甘肅風電利用小時數1806小時,同比提高161小時;吉林風電利用小時數1660小時,同比提高240小時;蒙西風電利用小時數2188小時,同比提高266小時。蒙東風電利用小時數2010小時,同比提高511小時。

這里要說明一下,利用小時受3個因素的影響,一是風能資源的影響,資源在全國差異很大,最多的地區能達到3000多小時,過去在新疆曾經達到過3600小時,歐洲海上風電的利用小時數也是這么多。第二是電力市場的影響。有些地區有風不能運行,也會減少利用小時。第三與設備有關,不同的機組下風電的利用小時也有較大差別。

從2013年看,有7個省區的利用小時是低于2000小時的,分別是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安徽、廣東、青海,原因各有不同。浙江、安徽等地方是本身風資源不足,而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是受電力市場的影響,吉林的棄風率較高,此外,還有一些利用小時數超過了2000小時的,但棄風率仍然很高,主要是河北和內蒙古,是電力市場的問題引起的。這也說明做好風電消納的任務仍然艱巨。

《中國投資》:棄風率降低是怎么做到的?接下來會有哪些措施來進一步降低棄風率?

史立山:風電是替代能源,只要有風電可利用理論上就應該減少火電。但怎么減少火電,又有利益上的問題。

具體措施,主要是嚴格控制棄風限電嚴重地區風電建設規模,防止風電盲目建設,分地區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明確了工作方案:在酒泉地區,加快酒泉與西北電網主網架聯絡線建設;在張家口地區,核準了張北、尚義、康保3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在吉林地區,加快建設長嶺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積極推廣風電清潔供暖工程;在內蒙古地區,開展新能源電力發展機制創新綜合示范區建設,深入挖掘火電調峰潛力,積極探索風電等新能源就地消納利用的新方式。

《中國投資》:風機制造業目前已經開始瞄準海外市場了,您怎么評價整體行業水平?

史立山:目前全國主要的整機制造企業有30家,新增設備主要集中在金風科技(002202,股吧)、聯合動力等幾家,新增裝機排在前列的有:金風、聯合動力、明陽、遠景、湘電等,外企合計占中國市場的份額為5%。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風電設備的制造能力已經位居前列。2013年全國累計出口754臺,出口國家擴展到了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21個國家地區。

我們是全球風電裝機最大的國家,技術仍然是我們的瓶頸,有人說,中國重視裝機容量不重視風機的質量和長遠發展,提出了意見。

我認為必須看到,風電發展仍面臨眾多挑戰,要更加重視技術進步。風電仍然是發展中的新興產業,在技術進步推動下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舉個例子,過去只有在風資源豐富的地區可以開發風電,如7米風速地區,隨著技術進步,降到了6米,現在5.5米風速也可以,這就是技術帶來的進步。

探索更好政策機制

《中國投資》:目前風電的補貼情況怎樣?

史立山:補貼效率進一步得到了提高。風電補貼強度已由2006年的0.24元/千瓦時降至2013年的0.18元/千瓦時左右,單位投資降至7500-8000元/千瓦左右。風電布局向東部和南方地區轉移,進一步提高了補貼效率。例如,廣東脫硫燃煤火電電價0.5元左右,風電標桿電價0.61元,每度電補貼0.1元,低于“三北”地區補貼強度。

《中國投資》:您怎么看現在的風火補償和風電補貼退出的問題?

史立山:有些地方為了能夠保障風電上網,提出了風火補償,但這個問題有爭議。既然電力市場能夠利用好風電,為什么要讓風電拿出一部分利益去補償火電?我不知道具體實施的效果如何,但是作為權宜之計,也是可以的。作為長期的政策,大家都來分風電的利益則不應該。

補貼方面,我們支持風電,一個重要的政策是電價,通過可再生能源附加,對優惠電價高于平均電價的部分進行補償,這個機制很復雜,帶來很多效率上的問題。我認為,補貼最終要退出,靠補貼的產業是不可能長久發展的,但也需要政策上的改革完善,如環境稅的設立,現在這么大的霧霾,跟化石能源的使用是密切相關的,怎么來限制化石能源,給清潔能源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不僅僅是風電,也是整個新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

我認為稅收是一個可以探討的方向。取消補貼,可以用對應的稅收來代替,如果中國的治理污染減少化石能源的政策能夠落實到位的話,風電與火電的競爭力不會有大的差距。如果還有,那么可以減少風電的稅收,讓選擇風電而不是火電變成企業行為,例如美國的政策、德國的政策,不用政府推動,企業自愿去建設。

我一再講,投資新能源的,未必就是喜歡新能源,一定是要從經濟上能夠賺錢的,可持續發展的,建立這樣一種機制,是政府的重要任務。

《中國投資》:海上風電推進緩慢,您認為原因是什么?

史立山:海上風電是重要的風電領域,風能資源相對穩定,利用小時數比陸地高,理論上可以達到3700小時。不過目前沿海開發的項目還看不出海上風電的優勢,利用小時數還沒達到3700小時,但比陸上要好。

目前已經核準的項目擔心的都是價格問題,很多地方和企業都反映,希望能出臺標桿電價,剛開始出臺的不一定非常準確、合理的,但對于投資建設來說,價格是基礎。

接下來,國家能源局積極推進海上風電的工作,一是要協調有關部門加快出臺海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為海上風電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二是批復海南、浙江等幾個沿海省份海上風電發展規劃,組織沿海省份編制海上風電開發方案,明確2-3年開發時序,落實具體項目。三是加快建設已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

編輯:成苗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