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霧霾源解析到底解析啥?

時間:2014-08-20 10:12

來源:中國大氣網

作者:成苗苗

4月16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了北京市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從PM2.5的來源看,區域傳輸貢獻約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貢獻占64%至72%,其中,尤以機動車排放占比最多,達到31.1%。


8月1日,《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向社會公開發布。其中 “首都藍天行動”提到的一個目標備受關注:到2015年,大氣污染成因與傳輸規律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大氣污染成因與傳輸規律的研究并非只在北京,全國各大城市目前都在積極推進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工作。


什麼是源解析?


教授說: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馬永亮在接受中國大氣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開展源解析工作可以弄清楚各種污染物的比例,使霧霾治理工作更有側重和目的性?!?/p>


環保部官員說:


“只有摸清產生霧霾的主要因素,治理才能有的放矢。環保部推開源解析就是力圖使分析結果更符合實際情況。”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說。


環境保護部監測司副司長朱建平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做霧霾的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時間的監測,獲取大量的監測信息,要做大量的源分析,還要有一定的研究模型。選哪些監測點也非常重要?!?/p>


大氣顆粒物中都有啥?


大氣顆粒物是指懸浮在大氣中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狀物質,按大氣顆粒物的來源可以分為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


一次顆粒物是指從排放源直接排放到大氣環境中的液態或固態顆粒物,而且在排放之后顆粒物未發生變化,保持其排放時的原有物理和化學性狀。其中自然界及人為活動都有很多一次顆粒物的排放源,例如:火山噴發、沙塵暴、森林火災、海洋飛沫等自然源產生的煙塵或液態顆粒物,以及燃煤、機動車、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等人為源排放的煙塵、粉塵、揚塵等都是一次顆粒物;


二次顆粒物是指由大氣中某些氣態污染物在大氣中經過一系列化學轉化或物理過程而生成的固態或液態顆粒物,是PM2.5的主要來源。例如,氣態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氣及一些有機物氣體在大氣中會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與一些氧化性物質反應最后生成硫酸鹽顆粒物、硝酸鹽顆粒物、銨鹽顆粒物及有機顆粒物等。二次顆粒物的物化性質及成分組成都有很大的差異,與參與生成二次顆粒物的氣態污染物有關。


PM2.5來源十分復雜,既有一次顆粒物又有二次細顆粒。可以說,PM2.5污染是我國當前環境形勢呈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特征的最具代表性的問題。大氣復合污染是多污染物所形成的一種污染,存在多種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多種過程的耦合、各種污染問題相互關聯。因此,單一污染物的控制不能有效改善城市群的污染狀況。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曾表示,因為每一次大氣污染的形成的污染物質都不盡相同,從一次污染到二次污染的形成過程不盡相同,另外每一次污染時段的氣象條件也有差異,所以大氣污染形成的微觀原因并不清楚。


源解析有啥方法?


據馬永亮介紹,目前的霧霾源解析工作主要有受體模式和源擴散模式兩種方法。


受體模式即在環境中采樣,對采樣進行分析,判斷其中工業煙塵、揚塵、飛灰、汽車尾氣等污染物來源的比例。還可以根據顆粒物的化學組成分析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占比。


源擴散模式要建立在有清晰的源排放清單和與當地氣象場相符合的擴散模式之上,根據污染源排放清單,用擴散模式將排放源外推到環境,來模擬空氣當中的顆粒物來源,從而判斷某一區域內不同污染源對空氣污染的貢獻率。同時,利用源擴散模式可以判斷本地污染源和外地污染源的貢獻率。


“受體模式可以分析空氣中顆粒物的成分和不同成分的比例,而利用源擴散模式可以分析本地和外地污染源的貢獻率。當然每一種研究方式都有他的局限性,但通過多種模式結合研究出的成果,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為更有效地治理霧霾提供科學的根據?!?/p>


源解析有啥進展?


去年開始,在環保部部署下,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在全國范圍內展開。要求今年6月底前,北京、石家莊、天津三個城市首先公布源解析結果,今年年底前,除拉薩之外的30個省會城市,加上寧波、青島、廈門、深圳和大連5個計劃單列市,共35個城市需公布源解析結果。今年已過大半,年底前各地霧霾的真面目正否如期被解開呢?
 

4月16日,北京市環保局發布了北京市PM2.5來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從PM2.5的來源看,區域傳輸貢獻約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貢獻占64%至72%,其中,尤以機動車排放占比最多,達到31.1%。


6月底,石家莊、天津上交霧霾源解析報告,成為繼4月份北京公布霧霾源解析結果后第二批上交報告城市,兩城市源解析報告將待國家批準后對外公布。


年初霧霾圍城時,各方齊心協力吹響大氣治理的集結號,近幾月雖然多地重現藍天,霧霾勢頭看似漸弱,但與“根治”還有很大距離,摸清“病根”,防止霧霾卷土重來仍不可忽視,除京津冀外,國內其他各大城市也在緊鑼密鼓得推進霧霾源解析工作,沈陽、西安等多城市表示今年年底前將完成大氣顆粒物源解析工作,揪出霧霾“元兇”。

 

編輯:成苗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