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3年新年之際,一場從北到南的“陰霾”,瘋狂的肆虐大半個中國,呈現出嚴重的十面“霾”伏之勢。北京一月份甚至只有5天是無霾日。空氣中PM2.5濃度已大大超過了我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規定的年PM2.5(0.035毫克/立方米)和24小時PM2.5平均濃度限值(0.075毫克/立方米)的要求。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空氣中的PM2.5濃度超過0.01毫克/立方米,就將對人體產生危害。40年代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8年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1952年的英國倫敦“毒霧”事件,都導致了大量的民眾喪生,經濟損失慘重。特別是倫敦“毒霧”事件,短短5天時間就造成4000人直接死亡,后續死亡人數持續增加,經估算最終高達1.2萬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指出:“5微米以上的話就到氣管支氣管,但是5微米以下,特別是1到3微米的話,就會進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來做氣體交換的地方,那些顆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就永遠停留在肺泡里,對心血管、對神經系統、對其它都會有影響,不是單純對呼吸系統。”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做過的一個調研結果顯示,如果PM2.5超標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話,醫院心血管系統的急診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壓病的急診要增加5%。
我國煙氣治理設施的建設在過去的30年特別是近10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到2010年底,火電廠建設了約98%裝機容量的高效除塵器、約86%裝機容量的脫硫設施、70%左右裝機容量的低氮燃燒器,14%裝機容量的脫硝設施,基本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塵、SO2、NOX等污染物進行嚴格控制,取得了矚目的成就。至十一五末,2010年,我國煙氣二氧化硫排放總量2185.1萬噸,比2009年下降1.32%。與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4.29%,超額完成10%的減排任務。
但是在煙氣治理快速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國家缺乏對煙氣治理設施進行科學評價的指標和要求等一系列問題。
例如近幾年來,因國家環保政策的原因,國內大多數火電機組均須在短時間內加裝脫硫裝置,脫硫市場需求出現超常規增長,就項目總量來說,這幾年中國的煙氣脫硫市場比世界上其它國家的總和還要多。由于我國環保監管還不到位,脫硫市場極為混亂。為此,國內各種各樣背景的企業,紛紛涉入煙氣脫硫這一新產業,導致一夜之間,中國冒出了上百家脫硫公司,幾十種脫硫工藝。一時間脫硫廠商良莠難分、脫硫工藝優劣難辨,加上中國體制的不完善,造成了脫硫市場的混亂。目前,國內很多無成熟技術和無成功投運業績的公司與國外一些沒有資質的小公司合作,編造一些國外業績以蒙蔽用戶。此外,一些國內的脫硫公司將一些實驗室的中試裝置,僅僅經過簡單證明就草草推向市場,打著“自主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旗號以欺騙用戶。很多經過幾年才建設好的脫硫裝置形同虛設,無法正常投運,不僅無法達到環保的目的,甚至成為累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根據“十一五”期間的調研和普查,不少環保設施的運行狀態不夠理想,與設計要求尚有差距,其環保功能未得到充分發揮。以脫硫設施為例,2008年國內有關部門對脫硫設施的運行狀況進行了調查,發現許多脫硫設施的投用率依然較低,遠沒有達到設計要求的95%,脫硫效率達到設計要求的尚不足60%,脫硫設施普遍存在運行管理水平低、管理狀態混亂、技術消化不良、設備維護不到位、技術監督不到位、對機組復雜工況適應性差、GGH腐蝕堵塞嚴重、故障率高、存在較嚴重的旁路運行、難于長期、穩定、可靠運行等現象,使得脫硫設施SO2的減排效果大打折扣,設施的運行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煙氣治理工程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煙氣治理設施不能在良好的狀態下運行。為了確保建成投運的煙氣治理設施實現預期污染物減排能力,確保不發生環境污染事件和環境污染事故,實現煙氣污染物的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目標,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從管理層面提出煙氣治理控制機制和設施高性能運行的約束條件,另一方面要積極開發相關診斷評價技術,加強對煙氣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根據運行狀態及時調整或檢修,由被動環保向主動環保轉化,不斷提高環保設施的運行狀態,實現在穩定達標前提下的高可用率、高節能和經濟優化運行。企業應高度重視煙氣污染物減排工作,進一步強化管理減排的力度,將煙氣治理設施納入廠內主設備管理范疇,建立除塵、脫硫、脫硝設施管理、運行、檢修維護的規范性標準,對煙氣治理設施實施規范化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稱:“空氣污染已成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個無法逃避的現實。”如果人類生活在污染十分嚴重的空氣里,那就將在幾分鐘內全部死亡,呼吸是每個人隨時都在進行的。因此,應該加強我國煙氣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的管理,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培育公民環保意識,扶持民間環保組織,以社會監督輔助政府監督,以輿論監督推動政府監督。甚至更進一步,將煙氣污染治理設備建設、運行的管理,提高到與藥品管理一樣重要的地位,畢竟不迅速解決高濃度PM2.5引起的嚴重陰霾問題,不僅僅對我國經濟和國人的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還將對中國的國際影響帶來極大的破壞,進而影響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