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3-05 14:51
來源:E20環境平臺
《穹頂之下》展示了如此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這與調查中我國燃煤和燃油存在“前端缺少清潔”、“末端排放缺乏控制”等問題直接相關。因而,沖破“霾伏”從控制環節著手,前端清潔與末端排放處理是相對可行的辦法,尤其是末端排放處理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2014年7月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中國火電大氣污染排放新標準開始執行。現實的環保壓力促使不少中國煤電企業開始尋求近燃氣機組標準的超低排放之路。但是實現超低排放既是環保問題,也是技術問題,更是經濟問題,因而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是否科學也成為了2014年能源電力界、環境界乃至社會上的熱議話題。
我國大型火電廠和冶煉企業煙氣脫硫減排始于二十世紀末,起步階段基本上采用的是引進國外十九世紀的技術,只有國電清新是自主研發的脫硫技術。隨著環保產業的發展,大氣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煤種的情況越來越復雜,引進技術的適應性差也越來越突顯。為了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電力行業的排污標準越來高,但是技術進步顯然相對滯后。總體而言大型燃煤電廠大氣污染控制所采用的除塵、脫硫、脫硝主流技術和主體工藝、設備實質上并沒有重大突破。
根據去年最新發布的電力排放標準要求及國家三部委關于超低排放的行動計劃要求,各電力企業都在積極推進落實。但在去年九月以前,超凈排放所采用的技術主要是濕電除塵方案,就是對已有技術和設備潛力的挖掘、輔機的改造、大馬拉小車式的設備擴容、材料的改進等,通常解決技術方案為對靜電除塵器、脫硫塔、除霧器進行同步改造,同時增加濕式電除塵器。但是從電廠實際運行情況而言,這種通用的技術方案不僅需要對原有靜電除塵器進行多處改造,還要增加龐大的濕式電除塵器來進一步除塵,脫硫部分還需要采用兩套或類似兩套吸收塔來實現。此類方案存在投資高,改造工期長,難度大,場地受限,運行費用高等問題。這也是部份能源電力行業專家認為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不科學的重要原因。熱議的焦點實質也正是聚焦于是否存在切實的綜合效率高、經濟性好、可靠性強的環保技術。
2015年2月在多方見證下,國內首臺百萬等級、高效超超臨界、投運容量最大、參數最高的燃煤電站鍋爐機組—神華神東電力重慶萬州電廠#1機組脫硫除塵系統與機組同步一次性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并實現超凈排放。高效凈化并遠低于現有通用技術投資的該機組煙氣凈化系統,使科學阻力大型火電實現超凈排放尋找了希望依據。
據悉該機組煙氣凈化系統采用的是國內環保上市企業北京國電清新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技術(SPC-3D技術)。該技術于去年12月獲得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織行業權威專家技術評審會一致認可。此前該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于云岡電廠3#機組(300MW)、內蒙古托克托電廠1#機組(600MW),并于2014年 9月和2015年元月分別投運,均達到甚至低于超低排放標準。云岡電廠3#機組(300MW)成為山西省第一個實現單塔一體化超低排放的機組,于2014年獲得山西省超低排放驗收,并獲得山西省物價局關于超低排放補貼的批準。
據了解,國電清新于成立于2001年,成立之初就立足于自主技術的創新研究,經過多年大量小試、中試研發,成功研制了旋回耦合脫硫技術,并取得國家專利。這在基本采用投資成本昂貴、運行費用高, 后備技術支持不足的進口技術的燃煤電廠煙氣凈化起步階段,顯得尤為可貴。2004年采用該企業自主研發的旋匯耦合脫硫技術的河北陡河電廠8#機組脫硫裝置成功投運,曾被視為我國首次在大型火電機組上實現煙氣脫硫治理技術與重大裝備國產化的標志。2010年公司成功研發第二代高效旋匯耦合專利技術,并取得國家多項專利。從2003年投運第一套以自主研發的旋匯耦合技術為基礎的脫硫裝置誕生到至今,該企業已經為火電機組安裝了近百套脫硫裝置。SPC-3D技術是在該技術積累及建設、運營經驗基礎上研發而成,2014年公司成功推出離心管束式除塵技術,并將此與高效旋匯耦合脫硫除塵技術、高效節能噴淋技術有機結合形成單塔一體化脫硫除塵深度凈化技術,并取得國家多項專利。據悉目前該企業擁有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技術人才近200人,目前已獲得60多項專利,并先后打造了污染物控制中心、活性焦制備中心、設備研發基地等研發平臺,形成了科學的研發體系。
SPC-3D技術區別于常規的濕電除塵技術,該技術僅在一個塔內就有機集成了國電清新自主研發的旋匯耦合、高效噴淋和管束式除塵除霧專利技術,可實現燃煤煙氣中SO2和粉塵的深度凈化。從實際工程運營情況來看,該技術不僅具備脫硫效率高、除塵效率高、能耗低,改造工期短、工程量小、不額外占地 ,系統運行穩定,操作簡單,可靠性高、徹底消除濕法脫硫系統產生的“石膏雨”夾帶等技術特點,而且在投資方面也具備比常規通用技術節省約30%-50%的優勢。該技術在各類大型機組的成功應用印證了以超低經濟成本,助力大型燃煤電廠實現超凈排放的技術真實可行性。
治理大氣污染,終需技術利刃擊破穹頂。在尋求燃煤電廠超凈排放方面,需要重大和突破性創新。未來隨著國家民眾對于大氣環境質量的關注,環保標準的進一步提升,除了傳統的脫硫、脫硝和除塵外,工業減排需要考慮諸如脫汞等重金屬及其他污染物控制。多種煙氣集成凈化技術創新也將是大勢所趨。環保產業界需要在強大的機遇和壓力下需要迎難而上,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力度,不斷探索適宜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全新解決路徑 。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