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31 17:57
來源:E20環境平臺
昨日,中國大氣網獲得最新消息,新發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要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PM2.5年平均濃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3年下降40%左右,這實際上給京津冀地區下達了明確的治污指標任務。
這一《規劃》的提出,讓很多人興奮起來,入冬以來,京津冀地區的空氣質量頻繁的“爆表”,超過8個城市先后啟動霾紅色預警。生活在這種狀態久了,看到這樣一條消息,真讓人欣喜若狂。
根據環保部權威人士透露,針對今年冬季多次出現的嚴重霧霾,重污染天氣防治將作為“十三五”環保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應對重污染天氣將是下一步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此前,商務部副部長高燕在第九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上也表示,“十三五”期間節能環保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7萬億元。
而大氣領域,早在12月10日,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再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在減少工業污染等四個方面明確84項重點任務,總投資達7700億元。同時,加強環境監測,在目前北京36個監測點基礎上再增加一倍,形成監測網絡。另外,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正式簽署區域環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實行三地聯防聯控。
具體可以歸結為“防”、“測”、“治”、“限”四點:
一是防,立足于防,在防的問題上北京抓住四個重點,壓煤、控車、減少工業污染、控制建筑工地各方面揚塵。圍繞這四個重點我們明確了2013年-2017年84項重點任務,總投資達7700億。
二是測,就是監測。北京現在有36個監測點。我們還準備在這個基礎上再增加一倍,同時還要增加流動監測車,包括增加具體的小型監測點,形成一個監測網絡。這次我們在應對大氣重污染方面果斷決策處置,就是依靠及時的監測才實施的。
三是治,首先是自己積極主動治,同時要依靠區域聯防聯治。
四是限,限煤、限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同呼吸、共治理。
那么北京這7700的投資能否把大氣污染治理好,達到《規劃》中提到的目標嗎?這真要在2016年中實踐檢驗了。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