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國內的煙氣脫硫目前大都采用的是濕法工藝,其核心裝置就是吸收塔,由于吸收塔內的反應大部分都采用噴淋管噴射洗滌,處理過的煙氣中含有大量的漿液滴,因此煙氣在經過洗滌后要通過除霧器,目的是將煙氣中夾帶的漿液滴通過撞擊除霧器葉片分離出來,順著除霧器葉片通道流向塔內,以免隨煙氣排除塔外污染環境。
除霧器是濕法脫硫中必不可少的設備。目前廣泛使用的除霧器(包括屋脊式、平板式和煙道式),但是從現運行的脫硫系統中,可以發現除霧器主要存在以下2點問題。
(1)除霧效率不高,致使煙囪下“石膏雨”
石膏雨產生的原因是除霧器出口煙氣攜帶的液滴超標,現大多數脫硫系統都不設GGH的脫硫系統,由于排煙溫度較低,煙氣擴散條件不利,煙氣攜帶的液滴會在煙囪出口形成“石膏雨”(即脫硫塔漿液池內的大量石膏漿液隨上升煙氣從煙囪口飄出,嚴重影響周圍環境)。
目前兩級平板或屋脊除霧器只能保證出口霧滴濃度不大于75mg/Nm3 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主流環保公司和電廠出口霧滴濃度不大于20mg/Nm3 的目標,改進勢在必行。
(2)除霧器板片結垢堵塞,沖冼失常,造成除霧器坍塌
當除霧器沖洗系統受吸收塔液位影響不能按正常程序運行時,除霧器板片上結垢往往得不到及時沖洗,惡性循環愈演愈烈,塔內布置的除霧器板片上的亞硫酸鈣與硫酸鈣堆積物越來越多,最終使得除霧器不堪重負而坍塌。
我公司最新研發的高效除霧器葉片在福建華電可門2號煙氣脫硫EPC項目上的應用,顯示出在脫水除霧方面的高效性。該技術為脫硫塔的脫水除霧帶來了新的技術理論和應用思路,有利于跟上日益嚴苛的環保要求。
2 . 脫硫項目概況
福建華電可門2號煙氣脫硫EPC項目脫硫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1爐1塔布置,已通過改造取消了脫硫旁路煙道及GGH,FGD入口煙氣量(標態,濕基,α=1.397)2143108Nm3/h,最高煙溫179℃,吸收塔除霧器出口液滴含量<75mg/Nm3
由于出口液滴含量過高,需對脫硫系統進行改造,考慮到吸收塔內已無改造空間,故我公司決定在吸收塔出口水平煙道處新增一級立式平板式除霧器,保證水平煙道除霧器出口煙氣中的霧滴濃度≤20mg/Nm3(干,標態)。
下圖為煙道除霧器布置圖
由于原煙道截面流速過高,將煙道尺寸擴大,使經過除霧器段的流速降低至5m/s左右,保證煙氣中的漿液滴能有效得被除霧器葉片攔截。下圖為除霧器葉片布置圖
上述葉片我公司已報實用新型,其結構特征為:濕煙氣經過PP葉片時,所夾帶的極細小液滴與葉片上的多處小鉤進行碰撞,被吸附聚集成大液滴,受重力影響,與煙氣分離。解決了除霧器除霧效率低的難題。
福建華電可門2號煙氣脫硫EPC項目脫硫工程正式投運后,我公司委托華電電科院進行除霧器出口霧滴含量檢測,經檢測,實際霧滴濃度為16mg/Nm3(干,標態),符合水平煙道除霧器出口煙氣中的霧滴濃度≤20mg/Nm3(干,標態)。以下為改造前在線監測數據,顯示塵含量為23mg/Nm3
以下為改造后在線監測數據,顯示塵含量為8mg/Nm3
經過改造后,通過對比發現,煙囪出口塵含量由23mg/Nm3降為8mg/Nm3,霧滴含量為16mg/Nm3(干,標態),達到主流環保公司和電廠的設計要求。
3. 新型高效除霧器的優勢
1、通過合理的計算、設計,從而保證高除霧器效率,低壓降。
2、管式除霧器布置在一級模塊下部,能夠均布煙氣流場,去除大顆粒漿液滴。
3、葉片的厚度設計充分考慮葉片的強度要求,設置成3㎜厚,耐高壓沖洗和非正常工況檢修。
4、葉片表面平整、光滑,一級模塊葉片內部沒有設置物理倒鉤,而是設計形成“流體鉤狀”結構,易于沖洗,葉片表面不易結垢,除霧效率高;二級模塊葉片內部設置物理倒鉤,能夠去除極細小的漿液顆粒,保證除霧器效率;三級模塊葉片內部設置多個物理倒鉤,能夠去除二級除霧器不能去除的細微漿液顆粒,保證除霧器效率。
5、葉片間距設置合理,不易堵塞;一級間距30mm葉片,二級間距25mm帶鉤葉片,三級間距23mm帶鉤高效葉片。
6、噴嘴的優化設計——型腔流線設計,型腔腔體較大,沖洗水噴射效果好,并有效預防噴嘴的堵塞。
7、化學、物理性能優良,防腐性能強。
8、三級屋脊式+一級管式型式的除霧器能夠讓除霧器出口煙氣攜帶的液滴含量低于20mg/Nm3(干基),能夠滿足主流環保公司和電廠的要求。
4. 結語
新型高效除霧器是國內企業針對日益苛刻的環保要求開發出來的一項新技術,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為脫硫行業提供了嶄新的除霧技術理論和思路。由于新型高效除霧器具有獨特的優勢以及除霧的高效性,應用前景非常廣泛。
編輯:李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