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7-03 16:32
來源:中國大氣網
作者:葉馨
6月30日,2016(第十屆)環境產業創業創新論壇聯合路演之“新三板之夢(一)”環節,上海泰欣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文輝作了題為《泰欣環境引領煙氣治理未來》的主題分享。徐文輝求引資、尋合作,他風趣地說:“哪里有冒煙的地方,哪里就有我們泰欣環境。”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發言及PPT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哪里有冒煙的地方,哪里就有泰欣環境。”
在主題演講中,上海泰欣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文輝,從公司業務、發展方向及戰略、融資及業務發展、未來三年銷售目標這四部分,向大家全面介紹了泰欣環境的情況。
“我們的業務方向,往大了講是治理PM2.5及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其實,是針對垃圾焚燒的煙氣做處理。”據徐文輝介紹,泰欣環境成立于2008年,注冊資金3500萬元,業務方向為PM2.5及大氣污染綜合處理,主要涉及領域包括市政工程、垃圾焚燒、固廢處理、生物質能源、火力發電、造紙等各類大氣污染源頭行業。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為:工程總承包、產品研發及技術引進、項目投資與融資。目前擁有員工85人,90%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公司擁有專利18個。
梳理公司從2008年到現在的發展歷程,徐文輝如數家珍:2008年公司成立;2009年泰欣環境從國外引入了國內的首套垃圾焚燒SNCR脫硝,并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套滲濾液回噴系統;2012至2014年,公司獲批“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中小企業創新資金”,并榮獲了上海市“小巨人”企業的榮譽,自主研發的高效SNCR系統也在2013年成功投入運行;2015年,泰欣環境啟動了新三板上市的進程。
“很高興告訴在座的各位,今年5月31日我們獲準拿到了新三板掛牌!”徐文輝表示,2016年泰欣環境順利完成了股改及首輪融資,上半年訂單金額達到了1.7億元,全年預計能達到4.8億元。
面對在座的投資者,徐文輝當場掏出了公司的“家底”——公司近三年的財務狀況及公司的資質、專利證明。同時,他坦言,公司最近獲得了爆發式的增長。
據徐文輝介紹,目前,泰欣環境服務的客戶已有100多家,脫硝設備有300多臺,其中涉及垃圾焚燒爐有200多條線,涵蓋了國內主要的生活垃圾焚燒運營企業,例如光大環保、上海環境、瀚藍環境、桑德環境、深圳能源、綠色動力、玖龍等。
從現在放眼未來的發展,徐文輝表示,未來5年的朝陽行業和政府的投資重點一定在環保行業,泰欣環境也制定了未來幾年的戰略發展規劃:第一強化主營業務,第二引入戰略資本,第三開展雙輪驅動。
強化主營業務:抓住以PM2.5及霧霾綜合治理為核心的市場訴求,提升主營業務能力;同時,鞏固垃圾焚燒、火電、造紙等既有市場,開拓生物質焚燒等新興市場;加大研發和技術投入,推動主營業務產品更新和技術升級。
引入戰略資本:泰欣將以新三板上市為契機,對接資本市場;引入戰略投資,擴充業務體量并擴展業務范圍;完善公司體系建設,提升管理水平。
開展雙輪驅動:積極拓展危廢、土壤修復等新興市場,開發新業務板塊;鞏固工程業務,并積極開展“投資+工程+運營”的業務模式;完成從工程承包商向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的戰略轉型。
“我們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模塊化技術處于市場領先;同時,我們具備先發優勢,市場占有率高,尤其在垃圾焚燒市場占有70%以上的脫硝份額;再者,我們的團隊及核心成員成熟穩定,業務復制能力強;我們的客戶資源優質,已樹立穩定的企業品牌形象。”在演講中,徐文輝分析了泰欣環境現有團隊的優勢,但也并不回避談現存的短板。他表示,在今后的發展中泰欣環境一定會揚長避短,“引領煙氣治理的未來”。
面對資本方,徐文輝坦言:“泰欣下半年有定增的計劃,我們尋求資本,我們需要流動資金的補充。”據悉,泰欣需要充實主營業務流動資金,在超低排放煙氣綜合處理業務、飛灰無害化處理業務上,也需要現金的補充。
“給大家看我們2016至2018年的銷售預測,今年是4.8個億,目前已經完成了一半,明年是6.2億,2018年是8.1億。這是基于對國家政策的分析和我們在行業的位置,做出的基本判斷。”徐文輝表示,泰欣環境已經步入了高速發展期,引進戰略資本、引進合作方是當務之急。泰欣環境也愿意在環境特別是煙氣處理領域深耕細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場點評——
清融信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孟祥國:
泰欣環保是做煙氣治理的,對于未來的發展,從投資的角度,我提點建議:
泰欣的徐總把公司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預期,分析得非常完整,前景描述也很清楚。泰欣環境現在開始接觸資本市場,如果加強一下這方面的細化會更好。
泰欣環境現在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我希望公司未來能進一步創新和發展,通過融資平臺獲得更好的資源,擁有更好的前景。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