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0-31 11:45
來源:中國大氣網、環保部
近日,采暖季即將到來,民用的煤燃燒污染成為一項重要的環境問題,環保部為此,特意發布了《民用煤燃燒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指南(試行)》和《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
其中,《民用煤燃燒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指南(試行)》分為四個部分,在二部分中,特意規定:
民用煤污染治理的總體思路,即民用煤污染治理應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采取因地制 宜、綜合治理、多措并舉、分步推進的步驟實施。清潔能源替代、 減少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民用煤污染治理的主要方向。具體措施包括煤改電、煤改氣等清潔能源替代,優質煤替換, 使用節能環保爐具,推進集中供熱,推廣建筑節能等。清潔能源替代、推廣建筑節能與集中供熱是解決民用煤燃燒污染的根本措施。當前經濟社會環境下,暫不具備清潔能源替代條件的地區可采取優質煤替換、配套使用節能環保爐具等過渡性措施。
在第四部分綜合技術中對各地區實施的清潔能源替代技術做出了規定,要求有條件的地區實施電改煤、氣改煤等新型采暖措施:
各地應充分考慮當地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能源稟賦特征、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如電網、燃氣管網等)、生活習慣等基本情況,并結合替代技術的先進性與可靠性、一次性投資、運行成本以及維修維護等因素,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的清潔能源替代 技術。替代技術有電采暖、燃氣采暖、太陽能采暖、沼氣采暖、 生物質成型燃料采暖以及組合采暖方式(如太陽能+電、太陽能+ 燃氣、太陽能+沼氣等)。
《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是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技術指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該體系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該指南認為
編制的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可用于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大氣污染機理與成因分析、大氣污染物污染來源解析等方面的科學研究,也可用于民用煤大氣污染控制方案的制定與評估、民用煤相關標準和規范的制訂、環境監管和重污染應急方案制定等方 面的環境管理。同時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的評估與驗證由于在數據收集過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監測誤差、隨機誤差、關鍵數據缺乏以及數據代表性不足等因素而具有不確定性,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的準確性可通過不確定性分析方法進行評估。
對不確定性的參數,即排放系數和活動水平,根據不同源分類 等級和數據來源,運用統計分析、構建概率分布函數等方法定量化其質量等級及不確定性范圍。可選用的方法是蒙特卡洛方法,評估 內容是排放總量的置信區間。不確定性分析可用于重要污染源信息的甄別,評估排放清單的準確性。
對于這兩個技術指南的發布,環保部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認為,《民用煤燃燒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綜合治理指南”)《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清單編制指南”),旨在為各地開展民用煤散燒污染治理,以及冬季污染防治提供總體思路、技術手段和政策建議,建立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統一規范的方法工具。
“綜合治理指南”結合近年的新認識、新技術、新資源,為各地提供更加全面、適用的民用煤燃燒污染治理技術及措施庫。為民用煤燃燒治理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煤及其制品的使用選項。這一指南的發布旨在在吸收各地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從更高的角度指導各地民用煤燃燒污染控制,推動治理工作更加科學合理,并從機制上使各地的民用煤使用管理步入有章可循的階段。“綜合治理指南”為各地提供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的有效治理手段,對于改善我國空氣質量,特別是控制北方地區冬季細顆粒物污染,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排放清單是識別污染來源、支撐模式模擬、分析解釋觀測結果和制定減排控制方案的重要基礎,民用散煤污染作為大氣污染控制的重點污染源,“清單編制指南”旨在推動各地區建立民用煤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與其他污染源排放清單一起構成區域空氣質量模擬的數據輸入,有助于分析區域或局地污染特征,制定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措施。各地應將清單研究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緊密結合,不斷改進、完善清單編制技術方法,開展實測工作,獲取本地化的參數,補充、更新排放系數庫,并將這些重要信息、數據反饋給環境保護部,以便對相關的源清單編制技術指南進行適時修訂。
以下為兩個文件的原文。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