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09 17:27
來源:環保部發布
陳吉寧:京津冀的問題從長線來看,還是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問題,必須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進行比較大的調整,我們才能更好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這需要一段時間,不是企業說關就關掉的。同時,大家看京津冀地區是有進展的,而且還是比較大的,這說明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上是有進步的。
京津冀地區比較困難的是解決冬季供暖問題。冬季供暖大概新增了多少污染物排放量呢?我們估算了一下,大概增加30%左右的污染物排放量。就是進到冬季,我們背負的污染物增加了30%,還要走一個更狹窄的隧道,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難題。
供暖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京津冀地區熱電聯產程度低,城市供熱基礎設施比較差,大概目前只有50%。采暖主要是依賴于燃煤鍋爐進行。在一些城市很多小區,一個小區配備一個鍋爐房,一個鍋爐房兩到三臺燃煤小鍋爐。這里面既有管網建設不足的問題,也有地方利益保護的問題。所以熱電聯產項目的潛能還沒有發揮出來。第二個就是這些小燃煤鍋爐環保設施跟不上,裝備水平低,運行管理水平也差,污染物排放濃度甚至是大電廠的十幾倍,環境影響很大。但如果要讓這些企業去安裝高效的脫硫脫硝設施,在當前的供熱電價下這些企業基本上又沒有辦法承受。這里面涉及民生供暖問題,不是很容易處理。第三個就是農村散煤問題。北方地區現在用煤量很高,全國大概有2億噸散煤,京津冀占了20%。燒1噸散煤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是電煤的10倍以上。另外,塑料大棚多了,有些大棚也在用散煤,監管起來更困難。
我們在考慮跟有關部門配合起來,加強部門合作,從六個方面來強化冬季污染治理。
第一是要加大燃煤鍋爐取締力度。通過加大熱電聯產等方式淘汰分散的小鍋爐。我們的目標,就是20萬人口以上縣城都要實現熱電聯產,今年底淘汰京津冀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
第二是加快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的散煤治理。今年10月底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完成禁煤區(京昆高速以東、榮烏高速以北,天津、保定、廊坊與北京接壤區域)替代任務,這個區域不能再燒散煤,要全部完成替代。同時我們也在推動天津、石家莊、濟南、太原、鄭州等市加大“煤改電”“煤改氣”的力度。
第三是加大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力度。工業企業在冬季要為民生讓位。通過加大采暖期工業企業錯峰生產,來抵消采暖期民生上不得不用的供暖帶來新的污染物排放量。錯峰生產不僅可以減少本身的排放,還可以減少由這些企業帶來的產品運輸排放。比如生產一噸鋼鐵要用五倍運輸量。我們這幾年也在抓這項工作,比如2015年、2016年同工信部對冬季水泥錯峰生產做了部署,2016年又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鑄造、磚瓦窯等提出錯峰生產的要求。
最近做了一個評估,這項工作是有效的,但是仍然有潛力,還需要再加大力度。從評估情況看,重污染期間這些錯峰生產城市的用電量下降的幅度不大,只有10%左右,而且有些企業不降反升,并沒有落實錯峰生產要求。下一步會進一步強化工業企業的錯峰生產。我們現在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分析,比如鋼鐵行業,哪些企業要錯峰,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環保不達標的,或者達標有困難的,要按照環保績效提出錯峰要求。比如現在研究電解鋁行業,還有一些其他行業,一個一個落實,加大錯峰生產力度,給民生使用騰出一些空間來,來減少冬季供暖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提升。
第四是提高行業排放標準。這么重的產業結構必須不斷加強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定,提高排放標準,讓那些不能達標的企業在這個地區關閉。我剛才講了,45米以上煙囪現在基本控制了,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工廠無組織排放標準不夠嚴,現在正研究鋼鐵廠排放、化工廠排放要加大無組織排放的管控,要制定新的標準,要把這些標準的執行跟排污許可證結合起來。環保部剛公布了兩個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方案,我們就是要把重點企業在線監測、排污許可證以及新的排放標準結合起來落實。
第五是強化“小散亂污”企業整治。京津冀地區有一大批這樣的小型制造企業,小化工、小家具、小印刷、小水泥、小煤爐、小鍋爐,工業中大量采用揮發性的涂料、油墨等。要劃出重點地區,對重點地區加強監管,逐步清理。
第六是機動車的事情。這也是大家關心的事情。我們更關心的是高排放車輛監管。什么車是高排放車?老舊車,一輛車相當于國IV、國V車20-40輛小車排放;重型柴油車相當于200輛小車排放,而且很多不達標。要加快在線監控設施建設,只要路過激光測試,馬上知道什么車,什么超標了。加大監控,還是得用技術手段。加快淘汰老舊車,加大對重污染車的監管。要逐步提出新的汽車排放標準,同時加強油品管控。這里有長線工作,也有一些需要趕緊動起來的,還有一些工作是在已經部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進一步強化責任。 新京報:在重污染過程中有些城市污染特別突出,比如石家莊持續爆表90小時,臨汾出現了二氧化硫和PM2.5同時爆表,二氧化硫濃度過千。對于這樣的城市出現這樣的高濃度污染,是不是應該采取一種更特殊的應急手段。剛剛您也提到環保部正在加班加點研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看到冬季重污染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陳吉寧:你剛才問的問題我有一些已經回答了。關于石家莊、臨汾,我們也高度關注,長時間的爆表,這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在具體研究這兩個地區的問題。 重污染天氣預警是要依法啟動的,這個依法是有標準的,紅色預警已經是最高等級了。但是這不是借口,這樣的地區確實要加大重污染天氣的應急力度。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一開始是預報,然后是會商,環保部和各省各地區會商,之后會發布信息,啟動預警是地方的責任,環保部會把預測預報結果通報給地方,提醒他們及時啟動。之后環保部就會按照啟動的級別下去督查,看你是不是按這個方式落實了責任。 我們在督查中發現,地方在實施應急預案的時候,有兩個問題。第一是針對性不強的問題,采取的措施不見得那么有效,有的甚至有一刀切的問題。這里面有科技支撐能力不夠的問題。我們有非常好的專家隊伍,是國際一流的,但是人員太少。地方在制定針對性預案的時候,科技支撐不足,這是下一步需要強化的。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