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19 16:48
來源:中國大氣網
作者:E20研究院
近年來,北京市通過不斷加大環境治理投入、加強工業治污、實施清潔能源改造、淘汰老舊機動車、限號等各種措施積極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積極的成效。2016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98天,同比增加12天。然而,北京以及整個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依然嚴重。以2016年12月為例,京津冀區域重度和嚴重污染天數達到約當月的一半。“霧霾”成為三地居民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
隨著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實施力度的不斷加大,大氣污染防治產業快速發展,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大氣治理企業,為大氣污染防治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大氣污染防治還面臨著多方面的問題。
一是,大氣污染防治產業發展不均衡。目前,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主要原由眾說紛紜,大氣污染防治企業與技術力量主要集中在脫硫脫硝等傳統領域,而VOCs治理、垃圾焚燒尾氣治理、脫汞等更多重要領域則技術、企業力量發展不足。面對嚴重的大氣污染狀況,急需大氣污染防治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二是,大氣污染防治面向效果不充分,存在局部最優而整體失效的狀況。重點污染源火電、水泥、鋼鐵等治理力度大,投入高,達標率高,但給人的整體感覺是霧霾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因此,需要系統化的整體思維和頂層設計,達到局部治理與整體效果的協調。
三是,除傳統成熟的脫硫脫銷外,其它大氣污染防治企業大都以小、散為主,同時技術門類多,技術力量單點、分散,而污染問題相對復雜多變,靠單一技術很難解決效果問題,因此技術的評估驗證以及技術的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缺乏對各種技術有效性的客觀評估,以及各種技術組合的整體效果評價和驗證,極大地影響了大氣污染防治的效果。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在京津冀地區試點構建大氣治理整體解決方案中心,助力大氣污染防治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保障人體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1、試點構建大氣污染防治整體解決方案中心,推進面向效果的系統化大氣污染防治
以京津冀治理需求為導向,圍繞大氣治理領域重點、難點問題,試點構建符合市場機制的、能夠提供面向效果的系統化施治方案的整體解決方案中心,協調技術成果供需雙方利益、風險關系,通過對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廣泛的專業評估、認證、集成等等,最終形成以面向整體效果和綜合服務為導向的整體施治方案;并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選擇、資本助力的方式促進大氣污染防治產學研緊密結合,建立起企業、公眾、政府三維一體的展示、交流、推廣界面,共同推動大氣污染防治。
2、北京牽頭落地大氣污染防治整體解決方案中心,促進京津冀地區協同防治大氣污染
長期以來,北京市靠近中央政府資源,在京津冀地區政治影響力更高,財政資金實力更強;擁有相比其他地區領先的設計院、科研機構和教育機構,專家型人才、科研資源豐富;此外,北京擁有金融街、新三板,在環保領域,北京具有很強的接通資本市場的能力。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國家戰略背景下,在“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科學部署下,建議北京牽頭,聯合天津、河北落地大氣污染防治整體解決方案中心,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3、建立大氣污染防治整體解決方案中心運營機制,推動大氣污染的長效治理
以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產業發展為基礎,依托第三方獨立機構,建立起政府、企業、專家廣泛參與的具有利益共享機制與風險共擔機制的大氣污染防治產業創新聯盟,來運營與管理大氣污染防治整體解決方案中心,形成大氣污染防治整體解決方案中心的長效運營機制,長期推動大氣污染防治。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