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22 17:12
來源:中國水網
(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主要農作物、牲畜良種率達到96%以上,有機食品產量占全國的1/3以上,超額完成了玉米種植結構調整任務。糧食生產克服嚴重旱災影響,總產量連續4年保持在550億斤以上,牧業年度牲畜存欄1.36億頭只。大力發展云計算、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啟動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稀土新材料產值增長27.9%,光伏發電量增長46.5%,轎車產量增長12.6%。煤電一體化比重達到90%,提高5個百分點。煤電鋁一體化比重達到70%,提高10個百分點。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0.3%,冬季旅游、沙漠旅游上升勢頭明顯。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2.1萬億元,增長17%;貸款余額1.9萬億元,增長12%,有力支持了經濟發展。互聯網用戶普及率達到95%,提高6.3個百分點,電子商務交易額成倍增長。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在稀土永磁電機、高鋁煤炭資源利用、蒙藥制劑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設立了稀土綜合利用、特種車輛制造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新增眾創空間試點70家,一批創客走上創業創新之路。
(四)以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在經濟、社會和生態領域出臺84項改革方案,開展了66項改革試點。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我區先行先試的三項改革全面推進,81%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與俄蒙通關便利化等合作機制不斷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公布了政府權力、責任等“八張清單”,自治區本級下放行政權力196項,企業投資項目前置審批事項大幅縮減,非涉密項目實現在線審批,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174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國企國資改革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組建等一批試點穩步推進。全面推行“營改增”,累計減稅降費200億元。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居住證制度,8.6萬農牧民進城落戶。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開展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試點,土地草原確權工作順利推進。改革玉米收儲制度,下達玉米生產者補貼86億元。國有林區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完成企業劃轉和剝離辦社會職能。投資價格、財稅金融、社會事業等領域改革不斷深化。
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制定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中蒙俄經濟走廊實施方案,滿洲里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取得突破。全區口岸貨運量7800萬噸,增長18%。鄂爾多斯航空口岸通過國家驗收,阿拉善盟烏力吉公路口岸獲得批復。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過貨量超過8萬標箱。與北京市、廣東省新一輪合作全面啟動,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內蒙古大數據產業推介會、首屆蒙商大會、內蒙古·香港重點合作項目推介會等重大活動。引進國內資金3600多億元,增長8.8%。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完成營造林1511萬畝,種草3381萬畝,治理水土流失760萬畝,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取得積極進展。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政策,提高了禁牧和草畜平衡補貼標準。全面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6%,提高5.1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別降低6.5%和4.5%。呼倫湖、烏梁素海等湖泊水質好轉,烏海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治理初見成效。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我區的1800多件環境信訪事項全部辦結,依法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主體。劃定了基本草原和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擴大水權、排污權市場化交易規模。制定生態保護補償、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制度,全社會環境意識進一步增強。
(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在財政收入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增加民生領域投入,各級財政民生支出297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5.8%。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全社會投入扶貧資金400多億元,預計21萬以上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2個區貧旗縣摘帽。“十個全覆蓋”任務基本完成,農村牧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啟動“創業內蒙古”行動計劃,城鎮新增就業26.8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257萬人。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醫保財政補助、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普遍提高。城市棚戶區改造開工23.3萬套,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完成32.5萬戶,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加強平安內蒙古建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力維護了公共安全,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生產安全事故下降8.8%。
全面推動社會事業發展。提前一年完成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34個旗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職業教育改革、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設步伐加快,《民族教育條例》頒布施行。穩步推進健康內蒙古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自治區本級重點衛生項目和三級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健康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嬰幼兒和孕產婦死亡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兩孩政策全面實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管能力進一步提高。各項文化惠民工程扎實推進,文藝精品創作和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加強,《元上都遺址保護條例》頒布實施,紅山文化遺址、遼上京遺址和陰山巖刻申遺工作加快推進。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9.2%。出臺全民閱讀中長期規劃,成功舉辦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足球改革發展試點取得明顯成效,足球人口、場地、教練員和裁判員數量均大幅增加。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大力扶持少數民族聚居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各民族大團結的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方針政策,保持了宗教領域的和諧穩定。人民防空、地震氣象、檔案史志、參事文史、外事僑務等工作得到加強,紅十字、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展。
一年來,我們努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0件,制定、修改和廢止政府規章6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1169件,辦復率100%。建立了政府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新聞發布制度,推廣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