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23 16:18
來源:中國水網
(一)開足馬力推動新一輪振興
推動新一輪振興,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是全省各族人民的熱切期盼。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東北振興若干意見等相關政策,在省委領導下,攻堅克難,滾石上山,苦干實干,爬坡過坎,加速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更加注重實體經濟發展。堅持向實體經濟發力、聚力,靠實體經濟穩增長、上水平、攢后勁。著力放大工業支撐作用。繼續抓好降本增效等專項行動,發展智能制造等新產業,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改造提升、鞏固壯大汽車、石化、農產品加工等傳統支柱產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深入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打造軌道客車等五大產業集群。醫藥健康產業搞好重點品種技術升級與二次開發,支持通化國家醫藥高新區及骨干企業發展壯大。新材料產業實施創新發展計劃,支持吉林市打造中國重要碳纖維產業基地。突出重點企業、重點行業、重點地區,搞好精準服務,針對市場開拓、融資困難等問題出臺具體解決措施,對骨干增量企業、產值首次超過20億元企業給予支持。做好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保障,全力穩定工業經濟運行,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2017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2017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選擇裝備制造等10大行業,開展轉型升級行動。汽車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自主品牌汽車,推動一汽大眾奧迪Q工廠一期項目竣工投產。今年一汽集團省屬汽車產銷259萬輛。裝備制造業鼓勵長客公司加快研發高寒寬軌高速動車組等項目,打造民用航空航天數據信息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加快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創建一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科技創新則是產業升級的根本動力。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堅持從創新體制機制破題,從營造創新氛圍抓起,落實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和股權激勵等辦法,支持科研人員和企業家有效對接,促進產學研用一體化。繼續支持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打造世界一流學科,為爭創世界一流大學打好基礎,加強省屬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培育發展特色高水平大學。下氣力推進科技成果省內轉化。新建10個省級中試中心、10個省重點實驗室,支持長春光機所、應化所爭創國家重點實驗室,爭取長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雙創”示范基地獲批。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光纖寬帶和4G網絡建設,抓好云計算、車聯網等項目,打造新的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按省委部署,開展抓環境、抓項目、抓落實“三抓”行動,創造好的市場環境,讓投資者有穩定收益預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在萬億元以上,增長8%左右。抓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松花江流域綜合治理、伊通河百里生態長廊等重點工程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開工120公里。全面完成白城市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任務。開工敦化至白河鐵路客運專線,加快長春至白城等7個鐵路項目建設,通遼至四平電氣化改造鐵路建成通車。搞好集安至通化等8個高速公路項目續建,開工長春至拉林河改擴建等4個項目。加快延吉機場遷建前期工作,推進松原機場竣工,完成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飛行區基礎工程。新建吉林至扎魯特特高壓電力外送線路工程。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實施吉化公司ABS升級等一批標志性項目,新興產業投資增長10%以上,長客高速動車組檢修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抓好重大民生和社會事業項目,搞好市政道路、舊城改造等工程,改造各類棚戶區11.5萬套、農村危房4.8萬戶。創新投融資體制,突出水利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選擇一批項目采用PPP模式,民間投資占比保持70%左右。結合國家政策導向,謀劃1700個億元以上項目。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啟動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省。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成高標準農田200萬畝。擴大“吉林大米”品牌影響,力爭增收12億元。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借鑒推廣上海自貿區便利化等措施,優化外貿環境。加快建設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示范省,支持一汽集團15個海外生產基地、長客公司27個海外項目建設,推動我省在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區發展,帶動企業組團出海。擴大能源、資源類商品以及新技術、關鍵設備進口。進一步夯實消費基礎作用。完善消費政策,引導消費升級,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左右。深化與阿里巴巴等企業戰略合作,電子商務交易額力爭突破4500億元。穩步提升消費能力,落實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等若干意見,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優化安全放心消費環境,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確保放心消費。
繼續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國有企業是老工業基地的脊梁。振興發展中,必須毫不動搖把國有企業的事情辦好,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要支持駐吉央企推進改革,協助央企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綜合改革試點,如期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通過共建產業園區等途徑,促進央企與地方合作。加快推進省屬國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發揮吉盛資產管理公司等4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用,放大國有資本效應2017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兩會專題。篩選10戶以上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推進森工集團等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深化廠辦大集體改革。基本完成國有林場改革任務。加快市縣地方國企改革,采取差異化改革辦法,重點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支持國有、集體、非公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擴大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范圍。建立完善政企聯席溝通等機制,對涉及國企國資改革的重大問題,及時予以協調解決。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把推進民營經濟發展作為破解結構性矛盾、增強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旗幟鮮明地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加快發展,主營業務收入要增長7%以上。進一步放開民營經濟進入領域,鼓勵民營投資進入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公共事業等領域。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展中小企業入規升級專項行動,新增400戶規模以上企業,推進有條件的企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加快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支持長春等地開展改革示范,探索民營企業技術改造、商業模式創新等路子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完善聯系“吉商”制度,暢通對話交流渠道,重點解決“不想接觸”和“不敢接觸”的問題。根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納稅額、吸納就業等主要指標和突出貢獻,省市縣三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頭聯系10-20戶民營企業,分管負責人聯系30戶以上,在開拓市場、降低成本等方面提供精準服務。探索建立企業受訪登記制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依法經營的民營企業不受歧視、不遭勒卡、不挨欺負!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拓展服務領域,加強電力、油氣、城市供水及供熱供氣等保障。推動“銀政企保”對接,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實施企業家關愛行動和素質提升工程,加強“吉商”隊伍建設,辦好第二屆全球吉商大會,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