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24 11:05
來源:中國水網
加快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深入推進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推動區域創新政策交叉覆蓋,在健全區域知識產權聯動服務機制、開展跨區域聯合監管等方面實現突破。聚焦區域節能減排、污染防治等發展需求,聯合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培育新能源汽車等重點行業聯盟,為區域內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科技服務。搭建企業為主體的創新載體,支持企業集團在京津冀合理布局研發、孵化、制造、售后等環節,形成協同創新產業鏈,推進共建科技園區和產業基地建設。
(五)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拓展百姓宣講、中國夢365個故事等宣傳品牌影響力,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辦好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相關活動。開展“2017北京榜樣”大型主題活動,評選表彰第六屆首都道德模范,做好先進典型、時代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和優秀志愿者的選樹宣傳。統籌推進文明城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和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進一步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推動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提高文化綜合服務效能。加強鄉鎮、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建設,推進數字化圖書館、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提高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水平。健全公共圖書、文化活動、公益演出三大配送體系,把更多公共文化產品送到基層,倡導全民閱讀。創新百姓周末大舞臺等演出形式和內容,舉辦2萬場次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落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充分發揮文化藝術基金引導作用,扶持創作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京味文化、傳統文化等主題作品,爭取產出更多文藝精品。推動戲曲傳承創新,舉辦中國戲曲文化周系列活動。深化市屬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完善國有文化企業分類監管。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轉型升級,抓好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辦好北京國際設計周。
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做好中軸線申遺前期準備工作,推進景山公園壽皇殿建筑群修繕,推動恢復“一軸一線”魅力景觀。加強舊城整體保護,推進文保區騰退疏解和有機更新,保護南鑼鼓巷等歷史文化街區特色,延續古都歷史文脈。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支持老字號品牌傳承發展。統籌推進長城、運河、西山文化帶建設,加強歷史文化景區整體保護和環境整治。積極保護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
(六)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扎實辦好重要民生實事。實施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行動計劃,建設提升1000個便民商業網點,推動規范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幫扶,做好相關企業職工分流安置,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全面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施精準救助,加大“救急難”力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積極做好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保障工作。深化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殘疾人融合教育,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完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建設200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發展農村互助養老和志愿服務,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措并舉,探索建立符合國情市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大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比例,保障房建設籌集5萬套、竣工6萬套。棚戶區改造3.6萬戶。完成1.5萬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供地。培育和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以城六區為重點,繼續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切實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持續推進素質教育,完善實踐育人體系。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和特崗計劃,深化學區制改革,支持集團化發展和九年一貫制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扶持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繼續實施中招市級統籌各項舉措,推動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向一般初中校傾斜。實施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開展中高職與本科教育貫通培養改革試點。深化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引導部分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深入推進健康北京建設。制定實施健康北京2030規劃綱要,促進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全面實施醫藥分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推進復合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行藥品陽光采購,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促進大醫院與社區用藥銜接。推進分級診療,加快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引導部分二級醫院向康復護理醫院轉型。完善基層醫療績效考核制度,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實施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落實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加強重點傳染病和慢病防控。優化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增加助產服務資源,提高兒科救治能力。認真執行新修訂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新建專項活動場地509片,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大力開展群眾性賽事活動,提高競技體育發展水平。
確保首都和諧穩定。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做好維護安全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各項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樞紐型社會組織工作體系,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社區減負增效、社區協商,建設1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抓好全民國防教育,加強雙擁共建,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做好人民防空工作。認真貫徹民族工作方針政策,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制定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實施方案,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啟動全市安全生產重大風險源普查,開展危險化學品正面清單編制工作和集中管理體系建設,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大力推進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消防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推進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強化食品藥品全過程監管,讓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放心。加強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相融合的多元調解體系,有效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解決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嚴格落實反恐防恐各項措施,加強監測預警預防,堅決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治理網絡空間,防范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