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正式印發(附重點項目)

時間:2017-02-09 14:11

來源:中國水網

(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

廈門市環境質量優良,以海島為核心,以海灣為背景的城市空間結構,宜居的優良自然生態環境,是廈門市建設生態市、生態文明示范市的戰略性資源,也是廈門發揮核心競爭力的載體。

廈門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率先全國全省編制實施《廈門生態市建設規劃》、《廈門生態市建設規劃實施綱要》、《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生態優美行動計劃》、《廈門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廈門市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2014-2020年)》、《廈門市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規劃(2015-2020年)》、《美麗廈門環境總體規劃(2014-2030年)》和《美麗廈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2014-2030年)》,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美麗鄉村,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開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建立環境治理體系并且不斷提高治理能力,打造宜居的城鄉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更上新臺階。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示范作用進一步凸顯,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試點,制定實施《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試行)》,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實行生態文明建設一票否決和表彰獎勵制度,生態文明建設政績和績效考核權重從4%提高到25%,使生態建設進入剛性管理、長效治理的新常態。實行“多規合一”,作為國家環保部確定的國家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城市,率先全省編制完成并頒布實施《美麗廈門環境總體規劃》,將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將各行政區的環境總量控制要求和現狀等基本信息納入“多規合一”平臺,使環境制約因素成為項目招商引資的前置條件,守住環境底線,著力提升產業發展的品質和質量,統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劃定981平方公里的生態控制線,占全市陸域面積的57.7%,形成全市統一的空間規劃和城市治理體系,成為各部門共同遵守的“一張藍圖”。

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水平進一步提升,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順利通過國家復核,成為福建省首個、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個獲得國家生態市命名的城市,集美區、翔安區、同安區和海滄區獲得國家生態區命名,全市共14個涉農鎮全部獲得國家生態鎮命名,146個行政村獲得省級生態村命名。同時,2013年2月成為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15年2月天竺山森林景區獲評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

二、“十三五”生態文明建設形勢研判

(一)重大機遇

1.綠色發展成為世界潮流

在應對氣候變化、生態失衡、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全球性問題的背景下,綠色轉型、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新趨勢。這必將對廈門市實現經濟綠色轉型產生深刻影響,也為廈門市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更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

2.生態文明納入總體布局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黨的執政理念和國家建設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性地位和基礎性作用日益凸顯。隨著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貫徹落實,全社會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將更加統一,行動將更加自覺,生態文明相關制度將更加健全,必將為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堅持“兩山論”和綠色發展理念,國務院于2014年提出了《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大中央財政對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出臺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1+6”組合方案,省委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若干意見》,成立了由省委書記掛帥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省委書記、省長與各設區市黨政主要領導簽訂了2016年度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2016年黨中央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并要求福建省等試驗區要突出改革創新,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為其他地區探索改革的路子。這些都為廈門市的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指導性和建設性的意見。

(二) 嚴峻挑戰

1.資源能源約束凸顯

隨著廈門市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資源的大量開發利用,廈門市自然資源的稀缺性日益凸顯。土地資源相對貧乏,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建成區的擴張,土地資源利用矛盾將會更加突出。淡水資源極其短缺,廈門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45.4立方米,是全省人均量的10.9%,城市供水水源的80%主要取自市域外的九龍江。能源對外依賴強,能源自給率不到1%,城市生產生活能源以煤、石油和天然氣為主,主要依靠外運,是典型的能源消費型城市。深水岸線有限,開發潛力小。航道水深不夠理想,廈門港服務的港口腹地輻射范圍小,岸線資源的利用存在著沖突。未來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對資源要求進一步提高,資源和能源供給能力成為城市發展的制約條件。

2.生態環境質量退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高速推進,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廈門面臨環境容量和經濟快速發展的矛盾。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超標問題較為嚴重,溪流生態有所惡化,近岸淺海濕地不斷減少。全市中水回用率低,老城區雨污合流,島外污水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飲用水源地之外的其它水體水質達標率較低,海水水質好于二類的海域面積比例低于50%,主要超標污染物為無機氮與活性磷酸鹽。以“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項目增量為依據的潛力測算表明福建省在“十三五”期間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面臨巨大壓力。在此大環境下,廈門市要持續消化排放增量并且削減總量,實現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十分艱巨。

廈門市如何把握機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的一大挑戰。

3.公共資源分布不均

1234567...16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