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01 11:21
來源:南充人民政府
流域水環境治理:重點開展嘉陵江干流南充段及全市21條主要小流域(白溪濠、東河、構溪河、長灘河、西河、柴井河、金溪河、大泥河、清溪河(蓬安)、河舒河、長塘河、瀠溪河、蘆溪河、螺溪河、清溪河(高坪)、羅家河、曲水河、安福河、儀隴河、消水河、新寺河、西充河)水環境治理,包括: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飲用水源保護建設項目、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工業污染防治項目和流域生態保護項目等六大項目。
湖庫水環境治理:重點開展全市主要湖庫(升鐘水庫、思德水庫、柏楊湖水庫、大深溝水庫、磨爾灘水庫、紅旗水庫、幸福水庫)水環境治理,包括: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飲用水源保護建設項目、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工業污染防治項目和庫區生態保護項目等六大項目
7.2積極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7.2.1加快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嚴格節能環保準入
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提高節能環保準入門檻,進一步完善重點行業準入條件。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依據之一,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控制按照環境保護部印發的《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審核及管理暫行辦法》(環發〔2014〕197號)有關規定執行;嚴格落實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單位產品(工序)能耗要達到國家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
優化區域空間布局。深化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包括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目標、污染控制與治理措施等強制性內容,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加強產業政策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嚴格控制、限制在生態脆弱或環境敏感地區建設“兩高”行業項目;加強各類產業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應當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不得擅自修改。積極調整城市(群)產業結構,優化工業布局,加強區域合作聯動,形成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和區域空間格局。積極規范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城、新區的設立與布局;高坪區全力推進江東三家化工企業搬遷、改造和退城進園。
7.2.2加強能源清潔利用
嚴格控制燃煤污染。嚴格控制重點區域內燃煤項目建設,開展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試點工作。加強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工作,逐步擴大禁燃區范圍,禁止原煤散燒,在城市城區及其近郊禁止新建效率低、污染重的燃煤小鍋爐。重點區域內未配備脫硫設施的企業,禁止直接燃用含硫量超過3%的煤炭,減低二氧化硫的排放。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改善能源結構。有序開發水電,加強天然氣產能建設和天然氣管網建設,鼓勵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發電。提高水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比例,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構建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型能源工業體系。優先發展城市用氣,完善城市管網、配氣站和加氣站等設施,大力發展CNG汽車,繼續普及公共汽車和出租車燃用天然氣。到2020年,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達到60%,城鎮燃氣普及率達到90%。
加快發展農村清潔能源。鼓勵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大力發展農村沼氣。鼓勵采用節能爐灶,逐步淘汰傳統高污染爐灶。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確保城市周邊、交通干線、機場周圍空氣質量。進一步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秸稈等生物質禁燒區禁燒責任體系,將目標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崗位、具體人員。加快推進秸稈等生物質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五化”綜合利用,實施秸稈還田土壤有機質提升工程、秸稈循環型農業示范工程、食用菌轉化利用工程、秸稈清潔能源示范工程等重點示范工程。全面鞏固川東北區域秸稈等生物質禁燒聯動機制。落實屬地管理原則,大力加強城市建成區露天焚燒管控。加大對城中村、居民小區、背街小巷等區域的巡查力度。主城區秸稈禁燒區嚴禁露天焚燒秸稈。
7.2.3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以建材、化工等行業減排為重點,繼續強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對二氧化硫排放超標的燃煤鍋爐實施煙氣脫硫,綜合脫硫效率達到85%,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
加強顆粒物污染控制。全面加強開放源(面源)污染治理,采取硬化、綠化,車輛密閉等措施控制道路揚塵,采取封閉施工、濕法作業等措施控制建筑揚塵,控制城市揚塵的污染;對顆粒物嚴重超標的城市實施顆粒物總量控制。
逐步開展城市揮發性有機物控制。全面推進機動車碳氫化合物排放控制;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實施木材加工、膠合板制造、塑料零件制造、包裝裝潢及印刷、木質家具制造、汽車制造和修理、船舶制造、陶瓷制造、集裝箱制造、皮鞋制造、棉/化纖印染精加工、皮革鞣制加工、服裝干洗等行業、石化等重點工業行業污染治理。
7.2.4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
提高機動車排放水平。嚴格實施國家機動車排放標準,繼續推進汽車“以舊換新”工作,加速“黃標車”和低速載貨車淘汰進程;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等措施,加快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進度。重點加大不達標的大型載客汽車、重型載貨汽車的淘汰力度,出臺相關措施,對提前報廢的黃標車和老舊汽車車主給予一定經濟補償,提高車主主動報廢的積極性。主城區力爭實行“黃標車”禁行;對違反禁行規定的黃標車,依法予以處理。到2017年底,全面淘汰“黃標車”。
完善檢測維修(I/M)制度。強化機動車排氣污染路(抽)檢工作。加強二類以上機動車維修企業的監管,充分利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提高機動車維護保養水平。強化超標機動車的維修治理監督,確保機動車達標排放。
全面提升燃油品質。確保按期供應符合國家標準的油品。加強成品油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推進油品配套升級。加強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