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15 10:25
來源:河南省發改委
第二節規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
本規劃與全國“十三五”規劃綱要、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交通運輸節能環保“十三五”發展規劃、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及我省“十三五”規劃綱要及其他行業節能低碳發展規劃進行了有效銜接。與實施較為寬松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情景相比較,初步測算分析,實施本規劃后,全省“十三五”期間預計將減少能源消費量720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粉塵排放49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18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54萬噸、氮氧化物排放27萬噸。規劃實施有利于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騰出環境容量,對于破解資源約束矛盾、減輕大氣污染防治壓力、改善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節環境保護措施
規劃實施過程中涉及到的重點工程具體項目,應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以及《河南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等環境影響評價法律法規要求,落實環評“三同時”要求,加強項目在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等全過程的環境監管,配套建設環保治理設施,并確保正常運轉,同時著力防范環境風險,強化環評后評估工作。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加強規劃實施
發揮省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強化組織領導,抓好規劃落實。加強市級節能低碳發展專項規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做好本規劃與省級有關專項規劃之間的銜接,確保各相關規劃協調互補。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對規劃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建立督查落實機制,督促落實規劃要求。
第二節落實目標責任
完善考核工作機制,及時向社會公布考核結果,接受輿論監督。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將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市縣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主要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落實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節能低碳工作負總責、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第三節做好政策引導
加大節能低碳發展領域專項資金統籌整合力度,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大力推進綠色信貸,實施能效信貸指引,推進綠色債券發行,支持引入PPP模式,鼓勵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優先上市,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起設立節能低碳、新能源等綠色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加快構建綠色金融體系。落實有利于節能低碳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價格政策、土地利用政策。將企業節能違法違規行為納入國家和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行聯合懲戒。
第四節強化科技引領
加強節能低碳創新體系和協同創新能力建設,深入實施節能減排科技工程,支持重點企業技術研發平臺建設,鼓勵引導大型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健全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全社會科技投入體系。組織實施節能低碳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突破和推廣一批具有良好效果的節能低碳技術及產品。建立健全節能低碳技術遴選、評定和推廣機制,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力度。儲備節能低碳發展重點項目,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第五節堅持機制創新
開展國家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省建設,力爭取得制度突破、機制創新,探索出新的能源利用管理模式。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形成推動終端用能產品、高耗能行業、公共機構能效水平不斷提升的長效機制。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改進管理方式,擴大實施范圍,使合同能源管理成為用能單位實施節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開展節能自愿協議試點,鼓勵企業主動與節能管理部門簽訂節能協議,自愿承諾按期完成節能目標。改進節能審查管理方式,縮小節能審查范圍,提高節能審查質量。健全能源審計體系,建立公共機構定期能源審計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公共機構開展能源審計。
第六節夯實工作基礎
修訂《河南省節約能源條例》,制定修訂一批地方節能標準。加快省級城市能源資源計量中心建設,構建全省能源資源計量管理和服務平臺,開展能源資源計量審查、評定等活動,強化對用能單位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強制性檢定的監管。加強能源統計和監測工作,強化能源統計監督檢查。充實節能監察力量,健全節能監察執法隊伍,完善節能監察制度,提升節能監察能力,強化節能監察執法。依托現有氣象觀測站點,建設全省溫室氣體觀測系統。引導科研院所、專業機構、行業協會共同參與,加快節能和應對氣候變化專業人才培養引進,強化節能低碳領域專家隊伍建設,實行政府購買節能低碳服務,加快節能低碳服務機構發展。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