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海南生態環保“十三五”規劃》印發(附重大項目)

時間:2017-03-28 13:20

來源:中國水網

日前,中國水網獲悉,《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提出,十三五海南將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持續推進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減排。對所有電廠現有脫硫、脫硝、除塵設施進行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加強已投運的脫硫、脫硝設施監督管理,取消脫硫設施煙氣旁路。到2017年底前,完成計劃改造任務206萬千瓦,現役30萬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發電機組、10萬千瓦及以上自備燃煤發電機組(暫不含W型火焰鍋爐和循環流化床鍋爐)全部完成改造。所有新建的水泥生產線按準入條件必須配套建設脫硝效率不低于60%的脫硝設施,對現有日產規模大于4000噸熟料的新型干法窯水泥生產線實施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和煙氣脫硝工程建設,氮氧化物去除率達到40%以上。全文如下:

1.png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全文

前言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各職能部門較好的實施了“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按時有序的完成了規劃的主要目標指標和重點任務,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有力的促進了經濟社會與環境和諧發展。“十三五”時期,是海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國際旅游島和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勝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優良的生態環境是支持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保護好海南的生態環境,既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要政治任務,也是全國人民和海南人民的熱切期盼。《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作為指導“十三五”時期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加強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也是生態環境保護參與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本規劃堅持生態立省和環境優先戰略,以環境質量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為剛性約束,以鞏固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和隱患為導向,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明確了新形勢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26項核心指標、6項主要任務和一批重點工程。本規劃對實現海南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第一章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勢

第一節“十二五”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成效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十二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2015年,城市(鎮)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7.9%,94.2%的監測河流和83.3%的監測湖庫水質符合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標準,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省陸地森林覆蓋率達到62%,自然保護區面積占陸地面積6.94%。主要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滿足功能區海洋環境保護要求,海南島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比例占92.8%。

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剛性指標圓滿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建設完成國家下達我省33個國家責任書減排項目,完成各類減排工程項目604個。完成全省火電、鋼鐵、水泥、造紙、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任務。在全省范圍內全面供應、銷售國Ⅴ標準車用汽柴油。完成全省474個加油站、8座儲油庫和83輛油罐車的油汽改造工程建設和驗收,綜合完成率達到100%。累積淘汰黃標車7.55萬輛。全省建成46座污水處理廠,污水配套管線1549公里,集中處理率達78%,運行負荷率達73%,削減化學需氧量20.7萬噸,削減氨氮1.49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4870噸/天,處理率達到94%。完成345家農業畜禽養殖場減排治理。通過環評和排放標準引導,積極推動發展清潔能源、旅游、現代物流、醫療保健、信息、文化等低碳產業,對95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城鎮規劃和“兩高一資”、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產能的建設項目環評審查不予審批。

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基本形成。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行動戰略計劃和“綠化寶島”大行動,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濕地、海域等重要生態保護地的保護和管理,開展松濤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試點。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49個,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31個,城市(鎮)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9個和村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96個。積極推進省域“多規合一”工作,劃定海南島生態保護紅線,其中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11535平方公里,占陸域面積33.5%;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區8316.6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面積35.1%。在空間上,全省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海南中部山區的霸王嶺、五指山、鸚哥嶺、黎母山、吊羅山、尖峰嶺等主要山體為核心,以松濤、大廣壩、牛路嶺等重要湖庫為空間節點,以自然保護區廊道、主要河流和海岸帶為生態廊道,“一心多廊、山海相連、河湖相串”的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初步形成。

生態示范創建和人居環境建設取得可喜進展。完成生態市縣建設規劃編制工作,17個市縣已印發實施生態市(縣)建設規劃。海口、三亞分別開展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與“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工作。萬寧、瓊海、儋州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東方、五指山、樂東、陵水、保亭、瓊中、昌江、白沙、三亞、儋州、萬寧、三沙等12個市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償范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41.7億元,省級轉移支付資金4億元。將海口等7個未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圍的市縣全部納入省級生態保護補償范圍。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至2015年底,全省已累計建成1個環保模范城市、3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個國家級生態村、28個省級生態文明鄉鎮、278個省級小康環保示范村,16448個文明生態村,占全省自然村總數(23310個)的70.56%。

農村環境保護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升。成立了省級農村環保專項資金,每年有500-1500萬元不等的資金投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統籌城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位于城市近郊有條件接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村莊,通過管網延伸接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生活污水。投入1.38億元完成97個村莊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構建“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建成了農村生活垃圾轉運站59個,日轉運垃圾3410噸。同時,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獎促治”項目為依托,初步構建農村監測體系,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包括水環境狀況、大氣環境狀況等納入常規監測,并定期發布信息。

1234567...16

編輯:程彩云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