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11 11:43
來源:西寧市人民政府網
中國固廢網近日從西寧市人民政府網獲悉,《西寧市關于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的實施意見》頒布,計劃到2020年,以建設幸福西寧為總目標,綠色發展實踐取得明顯成效,形成與生態文明新時代相適應的制度機制、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在一些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建成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具體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青海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為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西寧所處的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上人類活動強度最大的地區,也是黃河流域人類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生態環境的約束尤為突出。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是深刻總結經驗教訓、在生態敏感地區實現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扎實推進“四個轉變”的必然路徑,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區”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幸福西寧、服務全省人民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以更寬的視野、更大的責任、更高的標準,探索出一條在生態脆弱、欠發達地區整體實現綠色發展的新路,奮力書寫綠色發展的嶄新答卷。現就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中央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青海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對黨絕對忠誠,堅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扎實推進“四個轉變”,以建設幸福西寧為總目標,以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轉型升級為著力點,抓住“生態優先”與“發展率先”兩個關鍵,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價值取向,著力強化綠色發展的產業支撐,全面構建綠色發展的空間格局,不斷優化綠色發展的制度機制,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地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著力打造高原綠色發展之城。
基本原則
加強黨的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對黨絕對忠誠,堅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堅決尊崇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絕對權威,堅決聽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指揮號令,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把馬克思主義的邏輯、社會主義的性質、黨和人民的意志體現到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的各個方面。
強化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堅持履職為民的堅定立場和價值取向,堅持把群眾當作親人和依靠,改善人居環境,增強發展實力,為全體市民提供普惠性生態公共產品,為全省更多群眾在西寧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好服務保障,增強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持生態優先。堅持以生態保護優先原則為基本取舍標準、統領各項工作,決不以破壞生態、損害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與綠色化,努力實現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
注重統籌協調。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重,促進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統籌發展,促進空間結構、規模結構、產業結構協調發展,促進城區、縣域、園區聯動發展,促進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努力實現生態美好、經濟發展、百姓幸福的有機統一。
深化改革開放。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推動綠色發展的動力源泉,健全綠色發展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形成支持綠色發展的利益導向機制和對各類市場主體的有效約束。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綠色發展國際和區域合作,實現由傳統內陸型城市向現代開放型城市的轉型。
突出自身特色。堅持統籌推進與突出重點相結合,鼓勵試點先行和整體協調推進,激勵和約束并舉,聚焦影響綠色發展的重點問題、關鍵環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在能夠引領綠色發展的部分領域創出特色、打造樣板,持續創造和積累不斷增值的綠色財富。
主要目標
到2020年,以建設幸福西寧為總目標,綠色發展實踐取得明顯成效,形成與生態文明新時代相適應的制度機制、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在一些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建成綠色發展樣板城市。
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堅持將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作為“始終對黨絕對忠誠,堅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的重大現實檢驗,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不斷筑牢“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的觀念,深刻認識“生態似水,發展如舟”的道理,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廣泛普及,綠色發展公眾滿意度位居全國前列,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產業路徑。堅持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產業路徑,傳統產業進一步改造升級,新興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企業循環式生產、行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成效明顯,“一區四園”的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和低碳示范試點走在全國前列,生態文明引領、資源高效利用、產業融合發展的循環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生態產品的正向促進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青藏高原“超凈區”的環境、資源、品牌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產業布局、產業結構、產業效益進一步優化提升,成功創建全國低碳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
編輯:洪翩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