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2016年度山東環保十大事件揭曉

時間:2017-04-11 14:06

來源:山東省環保廳

2017年3月1日—5日,省環保廳在山東環境網站、@山東環境和“山東環境”微信公眾平臺發起了“2016年度山東環保十大事件”投票活動。根據投票結果,“2016年度山東環保十大事件”已經揭曉。這十大事件體現了公眾關切、輿論關注,涵蓋了環境監管,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環保產業等領域。在此,山東省環保廳感謝廣大網友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

2016年度山東環保十大事件

一、首次明確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

2016年6月20日,中共山東省委辦公廳、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分別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并提出環境保護工作以“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為原則,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終身追責”制度。文件的出臺對各級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合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山東省劃定2萬平方公里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域

經省政府批準同意,2016年9月18日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8部門聯合印發實施《山東省生態保護紅線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按照科學性、統籌性、強制性的原則,共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域500余個,總面積為2萬k㎡ 左右,占全省陸域面積的13%左右。根據主導生態功能,上述生態保護紅線區分屬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4種功能類型。《規劃》還確定了加強規范化建設、實施分類管控、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監測預警和執法監督能力建設四大任務,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嚴格考核制度、實施生態補償、強化技術支撐、擴大公眾參與六項保障措施,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性質不轉換、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責任不改變,做到不越雷池半步。

三、“史上最嚴”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出臺

《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16年7月22日,經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條例》是在《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修改后,緊密結合山東實際制定的,對于推動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領、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條例》以全面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生態優先、源頭控制、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為原則,以燃煤、工業污染、機動車船、揚塵、農業和其他污染防治為重點,為全面防治大氣污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和法規依據。《條例》突出強調了標準引領、嚴格準入、強化監管、聯防聯控、生態補償、削減燃煤、控制尾氣、嚴管揚塵、信息公開等關鍵環節,理順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監管責任,增加了按日連續處罰的種類,提高了排污者的違法成本,對國家法律規定進行了細化和具體化,增強了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緊密結合本省實際,把山東省在大氣污染防治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升華到地方法規,提高了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條例》凝聚了立法機關、省直有關部門和全省環保系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形成了政府、部門、企業各層次的共識,體現了多元共治,重拳治污,稱得上是山東省“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

四、全面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目標任務

2016年2月,經環境保護部核定,山東省2015年化學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比2010年下降12.8%、13.5%、18.9%、18.2%,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總量減排目標任務。

“十二五”以來,山東省四項污染物排放量均居全國前列。面對嚴峻形勢,全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創新思路,積極作為,污染減排工作穩步推進。一是嚴格減排目標責任考核。省政府與17市政府及9個省直部門簽訂減排目標責任書,建立起全方位、廣覆蓋的“十二五”減排目標責任體系,堅持把污染減排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二是推動重點減排項目建設。截至2015年底,脫硝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占比達86.2%,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燃煤機組達41臺,全面完成了“十二五”黃標車淘汰任務。新建污水處理廠133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80萬噸/日。80%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配套建成了廢棄物處理設施。三是開展違規項目清理整頓。對全省7019個違規建設項目分類處理,對燃煤機組等重點違規項目全部采取超低排放改造或實施最嚴格排放標準,最大限度控制新增排放量。四是著力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先后發布實施36項地方環境標準,在全國率先建立基于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生態補償機制,印發《山東省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績效審核和獎勵辦法(試行)》等文件。

五、應用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行政處罰工作取得新突破

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在超標處罰中應用困難的問題,已成為制約在線監測更好地發揮在環境管理中作用的瓶頸。為此,山東省于2016年10月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應用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查處企業超標排污違法行為的規定,建立了超標查處程序,明確了以完整的證據鏈來實現對超標行為的判定和處罰。該規定為各級環保部門更好的履職盡責、盡職免責提供了依據,推動了在線監測數據在環境執法中的應用,促進了企業自律和達標排放。2016年,省環保廳直接查處2家企業,其中對濱州鑫元水務有限公司利用在線監測數據按日計罰107萬元。該案例作為省環保廳2016年唯一一起直接查處案例上報環保部并參加全國優秀執法案例評選。2016年,全省應用在線監測數據處罰超標企業116家,共計罰款5475.54萬元,應用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行政處罰工作取得新突破。

六、威海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填補了山東省無達標城市的空白

近年來,威海市委、市政府把良好的大氣環境質量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中之重。出臺《威海市飲食業油煙污染防治辦法》,頒布實施《威海市環境總體規劃》,實施紅線管控,劃定400多平方公里的一級管控區。突出抓好“壓煤、抑塵、控車、治氣、增綠”等重點任務,53臺燃煤機組中有35臺完成超低排放任務;治理淘汰燃煤鍋爐301臺;實施并完成95個工業揮發性有機物和異味治理項目。淘汰黃標車、老舊車6.5萬輛; 2500輛出租車全部改用清潔燃料。強化建筑工地現場規范化管理,試點安裝了揚塵自動監測設施;加強露天揚塵管理,對全市128處裸露土地實行綠化整治;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8.72%;對廢氣超標企業進行約談并依法處罰;全面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實行環境信用評價管理,定期發布“紅黑榜”,將環境不良行為企業納入黑名單。

12

編輯:程彩云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