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重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全文印發

時間:2017-04-15 21:30

來源:環保部

支撐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等重點污染物減排工作,加快建設覆蓋工業源、生活源、農業源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十二五”期間,發布了紡織、合成氨、磷肥、檸檬酸、鋼鐵、化工等 25項行業型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環境準入門檻,促進產業結構和布局優化,提升重點行業水污染防治技術水平。截至“十二五”末期,現行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達到 64 項,控制項目達到 158 項,與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控制水平相當。行業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控制的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占我國工業廢水中相應排放量的 80%以上,汞、鎘、鉛、砷、六價鉻等重金屬排放量占相應排放量的 90%以上。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的要求,研究提出工業園區污水排放標準適用性解決方案,開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596-2001)修訂工作,進一步加強對農業污染源的排放控制,促進畜禽養殖業生產模式轉變。

4. 標準管理向全過程工作模式轉變

“十二五”期間,環保標準工作機制不斷創新完善,工作模式從以標準制修訂為主向標準制修訂、宣傳培訓、實施評估的全過程模式轉變。為檢驗和提升環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充分發揮標準在環境質量改善、污染物減排、經濟結構調整、產業技術進步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啟動重點標準實施評估工作,鼓勵由第三方機構牽頭,環保科研單位、行業協會、企業共同參與,了解標準實施情況,分析制約達標的關鍵因素,提出標準制修訂建議。大力加強標準宣傳培訓,平均每年面向全環保系統舉辦培訓 3~4 次,累計培訓 5000 余人次,帶動地方培訓約 2 萬人次。此外,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期刊、報紙、熱線等多渠道開展標準宣傳,大大提高社會各界對環保標準的理解和認識。

(二)環保標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部分標準制修訂項目進展滯后

為滿足環境保護工作對標準的需求,“十一五”以來,啟動了近1800 余項環保標準制修訂項目,完成并發布 1128 項,另有約 600 項尚未完成。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制約標準制修訂工作的瓶頸問題突出。例如,部分項目相對超前,科研及實踐基礎尚不能支持標準的編制及發布實施;部分項目工作基礎不牢、內容不全、深度不夠,編制人員不能完全勝任相關工作;部分項目承擔單位對標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溝通協調保障不足;標準管理任務繁重,專業程度要求高,技術人才隊伍力量不足。上述原因導致部分項目進展緩慢,無法及時支撐管理需要。

2. 與排污許可等新型制度的協同配套亟待加強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我國正逐步建立以排污許可制為基礎的新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新體系下,國家、地方環保標準與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排污收費等制度的銜接配套需系統梳理,明確標準的定位與作用。同時,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中有關達標排放量核算、達標判定、監測頻次等方面的技術內容尚不全面,不能完全滿足排污許可管理的要求。此外,《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針對改善環境質量提出了明確的國家目標和具體行動措施,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環境監測類標準等各類環保標準與重點工作的支撐配套、同步發布實施的技術及管理保障措施尚不健全。

3. 標準制修訂的科學基礎需夯實強化

環保標準的制修訂需要大量實際數據作為基礎和支撐,但目前部分標準制修訂過程中,實地調研不夠充分,數據收集不夠全面,同時環境質量日常監測、監督性執法監測數據,以及相關科研項目積累的成果等數據共享程度不夠,導致一些標準缺乏有力的數據作為支撐,基礎不牢。此外,對于基礎數據如何在污染物篩選、限值確定、達標判定以及達標率測算中應用,缺乏系統的方法學總結與提煉。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制修訂方面,對達標技術的評估、標準實施經濟成本及環境效益預測分析的科學支撐不足。在環境監測類標準制修訂方面,重實驗室分析,輕樣品采樣、保存、干擾消除以及前處理方法研究的現象較為突出,導致環境監測類標準與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配套實施的適用性不強。

4. 標準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需著力提升

新型環境管理制度的實施,以及環境保護部對標準管理職能的調整均對環保標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標準制修訂項目仍然存在立項環節把關不嚴,時間節點管理不夠嚴格,項目審查缺乏更為客觀、公正的評審機制,專家技術把關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標準技術支持單位與項目承擔單位職責不清晰,標準技術支持人員力量不足等問題,影響制約標準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滿足環境管理需求和突破環保標準發展瓶頸問題為重點,補短板、建機制、強基礎,建立支撐適用、協同配套、科學合理、規范高效的環保標準體系與管理機制,為環境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標準支持。

(二)基本原則

1. 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以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為重點,全面加快推進各類環保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大在研標準項目推進力度,發布一批、整合一批、轉化一批、終止一批。同時,嚴把項目立項關,控制標準計劃規模適宜,標準體系精干有效。

2. 服務中心,支撐管理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配套排污許可制的建立與完善,圍繞《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的實施,推動關鍵標準制修訂,加強相關標準銜接配套,發揮協同作用,支撐環境管理。

3. 注重科學,夯實基礎

完善標準制修訂技術方法,強化標準制修訂過程中的基礎性調查與研究,以符合科學規律為基礎,以滿足管理需求為目標,加強標準的環境效益、經濟成本與社會效益研究,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編輯:張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