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21 09:43
來源:長治市環保局
(七)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
18.提高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進一步理順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機制,建立職責明確、流程清晰、響應及時、督查到位的工作體系,切實提高對重污染天氣的應對水平。進一步完善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會商機制,全面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能力。強化空氣質量監測預警體系及隊伍能力建設,提高整體預測預報水平。開展大氣污染物源排放清單編制和源解析工作。(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氣象局)
19.加快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修訂工作。按照京津冀地區有關標準及省環保廳要求,修訂我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統一預警分級標準、不同級別減排比例要求,實施區域應急聯動,提前啟動應急預案。8月底前,完成新預案修訂工作,強化各級別應急減排措施,細化到具體企業、工地和單位生產工序,并落實到企業排污許可證中,確保措施可統計、可監測、可核查,并通過環保部組織的評估審核。(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三、保障措施
(一)分解落實任務。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進一步落實大氣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細化分解任務,將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街道、社區、企業,明確各項任務清單、路線圖、時間表以及責任單位;市直各有關單位要嚴格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制定本部門實施方案,真抓實干,通過部門聯動,強化工作合力,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二)完善配套措施。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全面加大本級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支持力度,重點用于燃煤鍋爐替代、散煤治理、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工業污染治理、落后產能淘汰等領域。研究對化工類,包裝印刷類,汽車、集裝箱、家具制造等工業涂裝類企業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征收排污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清潔取暖的經濟政策機制,發揮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引導作用,鼓勵加大對產業升級、冬季清潔取暖和大氣污染治理領域的信貸投放,加大對節能環保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將民生供暖電能替代、燃氣替代項目列入基建投資計劃,優先支持清潔能源替代項目使用基建投資,給予替代項目部分設備投資支持。將電供暖電量統一打包通過電力交易平臺,向低谷時段發電企業直接招標。居民“煤改氣”氣價按照居民用氣定價。
(三)加大保障力度。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積極主動開拓氣源,支持管道氣、液化天然氣(LNG)、壓縮天然氣(CNG)等多種方式、多種主體供應。市縣兩級政府對配套的電網工程給予一定的補貼,承擔配套輸變電工程的征地拆遷前期工作和費用,要統籌協調“煤改氣”、“煤改電”用地指標。市電力公司、國新能源發展集團、國化集團、華潤燃氣公司統籌“煤改氣”、“煤改電”工程的規劃與實施,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氣源、電源的保障力度。市電力公司要與各縣市區統籌“煤改電”工程的規劃和實施,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工業企業錯峰生產要求,嚴格落實電力供應。燃氣部門要完善應急調峰設施供應,城市燃氣必須具備一定的儲氣能力。同時,燃氣部門和電力部門要根據全市10萬戶“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工作具體任務,具體測算用電量、用氣量,并完善電網、管道的配套設施建設,切實做好電力、燃氣供應保障工作。
(四)建立協調機制。增強大氣環境管理決策的科技支撐,加大科研經費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及時準確為群眾解疑釋惑,切實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宣傳報導和輿論引導工作。定期開展輿情分析研判,及時發布權威聲音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嚴格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由環保部門會同氣象部門建立會商機制,統一發布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氣象部門不再另行發布霧霾和霾預警信息。
(五)嚴格考核問責。市委、市政府要將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情況作為督察重點,實施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對全市14個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實施按月排名,按季度考核,考核和排名結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門,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根據季度空氣質量變化情況,對空氣質量不降反升的縣市區實行環評限批;對地方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負責人貫徹決策部署不力、失職瀆職的,提出應予問責的建議,將相關問題線索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移交紀檢監察機關或組織(人事)部門進行調查問責;對空氣質量改善程度達不到序時進度的縣市區,實行公開約談。
各級環保部門要強化監管,組織開展采暖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行動,按月統計各縣市區“小散亂污”企業整治情況,公布一批不能達標的企業名單,掛牌督辦、限期整改,涉及環境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長治市燃煤電廠清單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