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05 10:29
來源:甘肅日報、甘肅政府網
責任單位:省建設廳,各市州政府。
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文化廳、省科技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體育局等。
(二)強化燃煤污染綜合整治。
6.切實提高集中供暖覆蓋率。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發展實際,加快推進供熱管網建設和改造進度,不斷提高城市集中供熱覆蓋率,減少民用散煤使用量。2017年10月底前,蘭州、嘉峪關、金昌、白銀等市建成區集中供熱基本實現全覆蓋,其他10個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建成區集中供熱能力和供熱面積進一步提高,具備實施集中供熱條件的其他各縣市區要積極推行城區集中供熱。
責任單位:省建設廳,各市州政府。
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環保廳。
7.全面實施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各市州轄區內所有燃煤鍋爐要按照《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按期實現達標排放。2017年10月底前,14個市州政府所在城市燃煤鍋爐(含工業鍋爐)要完成淘汰拆并、清潔能源改造及達標治理清零任務,除必要保留外應基本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市州所轄其他縣市區要完成燃煤鍋爐(含工業鍋爐)清單中75%以上整治任務。全省各地城區集中供熱、供氣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必須進行淘汰或清潔能源改造,供氣、供熱管網覆蓋不到的,要實施達標治理或替代為高效環保型鍋爐系統。城市建成區單臺出力10蒸噸及以上、6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面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表2排放限值,單臺出力65蒸噸/時以上燃煤鍋爐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限值要求。
責任單位:省環保廳,各市州政府。
配合單位:省建設廳、省工信委、省財政廳、省質監局。
8.加大煤質管控力度。嚴格落實省工信委、省環保廳、省質監局《關于加強煤炭經營和質量管理的意見》(甘工信發〔2016〕83號),全省境內禁止銷售和使用灰分高于16%、硫分高于1%的民用散煤。強化煤炭市場監管,控制劣質煤生產、銷售、使用,加大城市建成區、城鄉結合部及周邊鄉鎮燃煤散燒管控力度,城市各交通要道出入口設置煤炭管控卡口,加密抽查檢查頻次,逐步擴大覆蓋面積,嚴格依法查沒劣質煤,加大處罰力度。
責任單位:省工信委、省環保廳、省質監局,各市州政府。
配合單位:省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
9.開展民用散煤燃用調查摸底。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城鄉居民散煤用戶數及年用煤量的摸底調查工作,做到摸清散煤用戶數、摸清使用散煤種類、摸清每類用量、摸清用煤總量的“四個摸清”。上半年開展全省民用散煤燃用調查摸底培訓工作,制定民用散煤燃用調查摸底工作目標要求和實施步驟,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級各有關部門。下半年開展摸底調查,各市州于2017年12月15日前完成調查并形成民用散煤燃用統計報告報省大氣污染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
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
配合單位:省環保廳、省工信委、省質監局。
10.推進工業園區集中供熱改造。各市州要按照《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13〕93號)要求,推進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集中熱源工程建設,到2017年10月底前,全省產城融合型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基本實現集中供熱,集中供熱范圍內的分散供熱鍋爐全部淘汰或部分改造為應急調峰備用熱源,不再新建分散供熱鍋爐,確保實現“一區一熱源”。
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
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國資委、省環保廳、省建設廳。
11.強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理。各市州要依據已劃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按照環保部2017年《高污染燃料目錄》要求,明確禁燃區內燃煤企業大戶退出禁燃區的時限和措施,進一步強化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管理,嚴禁在禁燃區內燃用煤炭及其加工的固體和液體產品、未加工成型的農林固體生物質、工業固體廢棄可燃物、生活垃圾和原油、重油、渣油、機油、煤焦油、稀料,依法拆除高污染燃料燃用設施。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開展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工作,禁燃區面積要達到建成區面積50%以上。
責任單位:各市州、縣市區政府。
配合單位:省環保廳。
?。ㄈ娀I污染源治理。
12.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重點從城市供暖管網、市政道路、綠地公園、功能區劃等方面入手,強化城市空間管制。加快推進產業園區及工業園區規劃環評,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布局,有序推進城市主城區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冶煉、水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形成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和區域空間格局。
責任單位:省建設廳,各市州政府。
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財政廳。
13.切實化解過剩產能和清理整頓違法違規項目。將去產能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堅定不移完成化解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并向社會公告。關停不符合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要求的煉鐵和煉鋼設備以及達不到環保排放標準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取締“地條鋼”生產企業,杜絕“以停代關”、異地轉移和死灰復燃。2017年全省壓減原煤240萬噸。
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政府國資委,各市州政府。
配合單位:省環保廳、省財政廳、省質監局、省安監局。
14.嚴把產業準入關。嚴格控制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高污染、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嚴格落實新建項目環評審批要求,嚴格落實節能審查制度,建立能評環評聯動機制。嚴格控制新建燃煤鍋爐,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建成區不得新建單臺出力20蒸噸以下燃料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得新建單臺出力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