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02 16:0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艷茹
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29日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七星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開幕當天,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習近平強調,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
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29日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七星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綠色‘一帶一路’,共享沙漠經濟”,來自全球的300多位政要、企業家、專家學者和媒體代表,圍繞“一帶一路”沿線荒漠化嚴重地區防沙治沙合作、生態科技創新、綠色金融、消除貧困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開幕當天,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習近平強調,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荒漠化防治是人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中國歷來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國際社會治理生態環境提供了中國經驗。庫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實踐。習近平指出,庫布其論壇成立十年來,成為各國交流防沙治沙經驗、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平臺。本屆論壇以“綠色一帶一路,共享沙漠經濟”為主題,探討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防沙治沙合作,很有意義。希望各位代表集思廣益,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生態環境改善作出積極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出席了開幕式并發表致辭。他強調,荒漠化防治是全球共同面臨的一項艱巨事業,必須站在維護全人類共同利益、維護子孫后代生存發展的高度來規劃推動。要因地制宜發展沙區特色產業,以產業促就業、惠民生,既讓沙漠綠起來,也讓群眾富起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宣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賀信,并發表主旨演講
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林業局、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國環境署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組織秘書處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協辦,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和億利公益基金會承辦。億利集團董事長、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秘書長王文彪主持會議。在會議上,億利集團負責人向與會嘉賓詳細介紹了庫布其治沙經驗。在近三十年的治沙過程中,庫布其形成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拉動、農牧民市場化參與的“生態、產業、民生”共贏的模式,也被稱為“庫布其模式”。
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秘書長王文彪主持會議
此外,中石化集團前董事長傅成玉、蒙古國環境和綠色發展部森林政策協調司司長策思德?班澤爾格其、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美國國家可持續發展中心總裁方洪、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俊杰還就“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創新”主題進行對話探討,對話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副總編、中國農業影視協會常務副會長季林主持。
“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創新”主題對話
傅成玉他認為,綠色發展考量的是不僅僅是發展方式,更是發展目的。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受益。“綠色發展”的目標誰來踐行?傅成玉認為主體是企業:“政府僅是引導、指導、扶持的作用,企業要去踐行,要成為綠色發展的推動者。”因此,他對億利集團的模式給予高度評價:“億利模式是把治沙和產業化發展、脫貧、生態恢復結合在一起來思考的,最后回饋給了當地百姓。這也是聯合國全球契約提倡的可持續發展,通過企業發展回饋社會,環境、生態、讓人民過好日子,都是企業的責任。”
方洪認為億利集團庫不齊沙漠治理過程是一場“不可思議的變革”,在變化中形成體系,在生態、創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億利人靠30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來把沙漠改變了,這是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此外,我們還能更多地考慮融入國外資本,為生態領域建立更好的融資制度。”
策思德?班澤爾格其表示,蒙古國是最為荒漠化的一個國家,戈壁灘占到國土面積的42%,但仍需考慮怎么樣來發展產業。億利所創造的“綠色沙漠經濟”給了蒙古啟示。近期,蒙古議會所通過了報護草場的相關文件,希望用創新的機制、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來指導工作,通過保護生態環境的價值來消除貧困。
傅濤代表環境界對億利集團、對王文彪董事長、對庫布其表示了衷心的敬佩。“長期以來,環保一直在花政府的錢,而治理沙漠根本是一個沒有責任主體的生態問題,這么大的投資、這么大的范圍,被億利集團探索出了商業路徑,這就是在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傅濤介紹,長期以來,環境產業大部分的產值是向政府、污染責任主體要來的,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在下滑,越做項目越難,風險越來越大。政府沒有支付能力后,環保產業的前三化(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就需要在公共服務后三化(資源化、商品化、資本化)中得到體現。在這一方面,億利的實踐對環保行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他建議,未來億利在已有的商業模式中還可加上“公共服務采購”環節,通過協議和協約、通過特許經營、通過PPP,形成最穩定的采購模式,把一部分社會責任公共服務的服務變成一種跟政府的契約。
張俊杰提到,在億利的治沙過程中碰到兩件事情,其一,有一任地方政府把土地用來做農業,這個就非常常見,這就是對產權安全性的挑戰;其二,一些農牧民看到企業有了收入以后,就對當地的開發提出了挑戰。這就造成了治沙的難度。解決治沙帶來的產權爭執,才是用市場化手段來解決治沙的基礎。“最近,中央體制改革里面特別提到自然資產產權的問題,我認為自然資產金融化以及所有權的抵押入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有這么一種模式,在開發治理之前,能夠把荒漠使用權確定下來,給予法律的保障,就能夠讓億利模式成功推廣。”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