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10 14:42
來源:E20研究院
作者:陳德愉
在健全監管體系方面,該專家表示,首先要建立VOCs監測監控體系。提升企業有組織排放VOCs監測監控能力建設,VOCs重點排放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主要排放口安裝自動監控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其他企業逐步配備自動監控或便攜式VOCs監測儀。其次要加強統計與調查,將VOCs納入第二次全國污染物普查工作中,掌握VOCs排放與治理的基本情況,建立完善VOCs排放清單,并實施動態更新,篩選重點排放源,建立重點監管企業名錄。
“大氣污染排放標準預期將不斷提高,將會對空氣質量標準、排放標準和處罰標準等提出更為嚴苛的要求,監測是管理與治理的重要前提。蘇州光生環境與中科院光機所共同研發傅里葉紅外監測設備,可以檢測出44種特征污染物,為標準的提升提供強有力支持。”沈艷表示。同時,王洪昌博士也表示,在“十二五”之后,國家自主研發的監測技術、監測儀器已經相對比較完善,可以支持一些新標準的頒布。
五、排污產業趨向集中,治理模式需重點考慮
該專家不無感觸的說,“現在很多治理技術都針對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并且VOC治理設施的運行成本也非常高昂。現在VOCs無組織大量排放的都是一些散亂污企業,對于這種散亂污企業,我們就要考慮治理模式。”
針對多點源、VOCs排放速率不大、間歇性排放的場合,為降低這類排放的企業或工業園區內單個企業治污的成本,該專家提出“分散收集,集中治理”的VOCs治理模式。沈艷也談起自己的切身經歷,“江浙一帶很多行業都在經歷洗牌的過程,這體現出以環保為主要抓手,可以很好的促進產業重新規范”。另外,王洪昌博士表示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比如利用產業園園區管理的模式也是實現《工作方案》落實的重要舉措。
從2018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環保稅法》)就要開始實施了。這意味著,再過2個月,實施38年的排污費制度將成為歷史。根據《環保稅法》第九條:每一排放口或者沒有排放口的應稅大氣污染物,按照污染當量數從大到小排序,對前三項污染物征收環境保護稅。該專家認為,按照環境稅的政策設計,每個排污口只收排放量最大的前三種大氣污染物的環境稅的話,很可能像苯、甲苯這些有毒性污染物都收不到。因此,可以考慮將一些典型的揮發性有機物分批、逐步納入。
六、目前需求只是冰山一角,未來空間不可限量
“VOCs監測與治理市場潛力非常大,因為涉及VOCs排放的行業太多了。現在我們統計的十三五的減排基數是2500萬噸,但是我估計這2500萬噸是遠遠不足的”,該專家認為目前我們知道的VOCs排放行業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工業涂裝、末端油氣回收、農業氨減排等細分市場將會得到釋放。“重點地區城市建成區的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上的油氣回收裝置基本已落地。很多重點地區把加油站的油氣回收,油庫油氣回收從建成區延伸到全市的市域范圍之內,并且中西部地區的油氣回收才剛剛開始啟動,因此該市場潛力不可忽視。”
未來VOCs治理的成敗關鍵,需要建立在一個成熟的模式上。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定、產業,還有第三方。VOCs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對比相對薄弱,既是薄弱環節,也是最有機會的一個環節。該專家希望企業界能根據國家實際情況深入研發國產化技術,包括監測,包括設備等等,對國家VOCs防控起到實質性的作用。現在技術的進步勢不可擋,關鍵是怎么用好這些技術,發揮最大的效能。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