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3 14:54
來源:環保部發布微博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今天回答路透社記者時認為如果一些地方因為工作不力,沒有嚴格落實攻堅行動方案,導致空氣質量遲遲不能改善,給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拖后腿,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環保部將進行量化問責。軍中無戲言。
路透社記者:根據公布的10月份PM2.5數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個城市中只有4個達標,請問主要原因是什么,政府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成效,接下來力度會不會進一步加大?
劉友賓:謝謝。我今天早晨上班的時候,在車里面聽到一個消息,北京市公布了今年1到10月份PM2.5濃度,截至目前,平均為60微克/立方米,實現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這是在1、2月份北京市氣象條件總體不利、PM2.5濃度非常高的情況下,經過之后幾個月持續不斷努力實現的。
總體上,在“2+26”城市1-2月PM2.5同比上升23.5%的不利形勢下,經過不懈努力,空氣質量惡化的態勢得到扭轉。3月-11月15日,“2+26”城市同比下降9.8%。自10月1日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以來,“2+26”城市PM2.5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8%。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我們現在采取的應對措施是有效的,公眾經常在曬藍天,大家都有直觀的感受,今年冬季和去年冬季相比藍天數目在增加,重污染天氣的影響在減少。大家知道,我們剛剛經歷過一次重污染過程,11月4至7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一次污染天氣過程,在我們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的時候,很多人不解,為什么在藍天白云時候發預警呢,因為我們的監測和預報預警能力使我們有這個自信,可以提前預測預報,讓公眾做好準備,讓各地提前采取措施,努力降低污染物峰值。監測表明,這次污染過程和以往相比,PM2.5濃度增長速度較低,污染累積強度較弱。專家們分析認為,應急減排措施效果明顯,主要污染物減排比例約在20-30%之間。
所以這些監測數據,這一次重污染過程,以及老百姓對目前環境質量的真切感受,都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打贏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對秋冬季所制定的各項措施有效性和針對性的信心。只要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相信區域空氣質量一定能夠得到有效改善。
當然,由于各地的基礎數據不同,工作力度、壓力傳導也存在差異,一些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不大,甚至存在波動。但整體上看,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區域空氣環境質量呈改善趨勢。這說明,攻堅行動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認真落實攻堅行動確定的各項措施,區域空氣質量一定會不斷改善。
如果一些地方因為工作不力,沒有嚴格落實攻堅行動方案,導致空氣質量遲遲不能改善,給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拖后腿,影響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我們將進行量化問責。中國有句話叫“軍中無戲言”,我們將嚴格按照量化問責方案對工作不力的地方負責人追究相關責任,有效傳導壓力,確保攻堅行動各項措施落地生效。謝謝。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