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08 09:0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王立章
導讀:在環保管理趨緊、環保標準趨嚴、環保設施穩定運營越來越被看重的形勢下,環保的技術時代來了!而透過客戶的界面進入用戶的服務流程,修煉成真正的“用戶型企業”,將為中小環保企業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做企業,首先要思考為誰服務的問題,即收益從哪獲得,在這個維度上,說復雜了,千差萬別,說簡單了,其實就三個層次或者說三個境界,即“客戶型企業”、“用戶型企業”和“社會型企業”,由于境界的不同,抵御風險的能力和達成的結果當然也是相去甚遠。
做企業首先要思考為誰服務的問題,即收益從哪獲得,在這個維度上,說復雜了,千差萬別,說簡單了,其實就三個層次或者說三個境界,即“客戶型企業”、“用戶型企業”和“社會型企業”,由于境界的不同,抵御風險的能力和達成的結果當然也是相去甚遠。
對于“客戶”和“用戶”,一般認為是一樣的,確實在中文里人們容易將其混在一起,其實在英文里分的還是挺清楚的。“客戶”在英文里一般翻譯成“Customer”或“client”,Customer在英英字典里的解釋是“A person who buys goods or services from a shop or a business”,即從你這里買東西的那個人,而“用戶”一詞應該比較清晰了,即“User”,英文解釋也很清晰即“A person who uses or operates something”。大家會說,這個誰都明白,你是不是很矯情,其實不然,現實中,分得清是一個層面,認真去區分并加以思考和實踐是另一個層面,況且還有一些沒有很好去區分的,在此有必要和大家共同探討,以便重新思考和定義你的企業,可能會打開另外一個空間。
做企業的關鍵是要把東西賣出去,可能是產品,也可以是服務,所以來買你東西的人就顯得特別重要,你也特別的重視和關照他,盛情接待、悉心照料,甚至不惜折扣或回扣。因為你的收益要從他的身上獲得。而為了將更多的東西賣出去,代理模式成為一種時尚,。代理商通過中間的差價盈利,企業借此擴大銷售范圍和銷售額。這是傳統的商業模式,即企業有什么就賣什么,成本由企業自身負擔,收益從購買者身上獲得,與購買者的接觸點一般限于采購環節,如果是代理制則與買者之間又隔了一層關系,這類企業稱之為“客戶型企業”,即眼界僅局限在客戶——-購買者。
目前市場上還有大批這樣的企業,他們慢慢會固化在供應鏈的某個環節上,向上游購買原料或零部件或服務,向下游出售,中間賺差價。如果供應鏈的這個環節只有你一家,你是上游的客戶,下游是你的客戶,日子會過的得比較滋潤,收益比較穩定,但不幸的的是,這個環節不僅非你一家,且競爭激烈,隨時有被替代的風險,而你的客戶由于他的自身客戶的經營問題而受影響并傳遞到你,同時整個供應鏈由于最終用戶的喜好、偏好的變化或變革而會隨時產生異動,你的業務如履薄冰,期望不斷降低成本以獲得下游客戶的關照,不斷改進以滿足下游客戶的需求,但客戶的需求并非用戶的需求,當真正用戶的需求傳導到你這的時候,往往時機已晚,因為早有“用戶型企業”捷足先登了。
“用戶型企業”顧名思義是以用戶為導向的,一切從最終用戶的需要和需求出發。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因為我們在“客戶型”舒適區習慣了,況且慣性思維也讓我們局限在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上,想不到或不愿意去變革。當年陜鼓動力就經歷過這樣的陣痛!作為專業鼓風機生產企業,靠賣設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天天經地義的買賣,典型的“客戶型企業”,但如果就這樣下去,也許早就沉淪在商海了。
作為用戶來講,他只將設備買回去其實并不能用,就是一大鐵疙瘩,需要再配電機、聯軸器、減速箱等,同時還要建廠房、做基礎。當時總經理任建安敏銳捕捉到了這一需求。那是2001年下半年,在與首鋼接觸過程中,印建安得知對方需要一個高爐能量回收機組(TRT),當時就冒出一個想法:陜鼓不僅能提供機組,連土建在內的整個系統都可以一并做好,也就是說,往前延伸一步,做工程總承包,省得對方“拿著一大堆零部件回家組裝”,客戶聽了之后非常滿意。但是,印建安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想法居然遭到了公司內部大多數人的堅決反對,很多人都覺得:做這玩意兒干啥?!首先,有風險,從來沒做過,也不知道該怎么做;再說了,像土建這種沒什么技術含量的活兒,不該是我們做的吧?經過激烈爭論,在任建安的強烈“逼迫”下,大家勉強同意并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但畢竟第一次做,由于工期等不及而做過了良機!但事情沒有白做,憑借先前打下的基礎,陜鼓隨后即成功承接寶鋼上鋼一廠的TRT總包工程,并提前40天順利完成。
這個項目也并非容易,陜鼓畢竟第一次做,寶鋼不放心,所以這是一個對賭協議,做成了寶鋼給獎勵,做砸了,陜鼓墊資的1000多萬將血本無歸。當然最終成功了,與寶鋼給的100多萬獎勵相比,項目取得的成效更加令人歡欣鼓舞,如果單純賣產品,陜鼓只能拿到683萬元的TRT主機訂單;而通過提供包括土建、管網等在內的整套服務,訂單金額一下子變成3080萬元,瞬間擴大5倍!而有關效益的對比分析,更令所有人大吃一驚:一個項目總指揮帶領幾個助手通過系統設計、協調管理所貢獻的利潤,竟是全廠2000多人經過一年忙碌、生產制造的2.7倍!
從此,陜鼓穿透“客戶”層進入“用戶型企業”通道,整合幾百家零部件和成套設備供應商即“客戶型企業”,構建了一個由陜鼓設備為核心的設備成套平臺,由陜鼓統一面對用戶,平臺企業只能面對陜鼓這個客戶了。借此,陜鼓在“用戶型企業”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為用戶的設備提供在線檢測服務、故障預警服務、設備維修服務、備品備件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等,甚至將用戶非核心的氣體制備業務分離出朱來,由陜鼓以BOT的建設運營氣體站,為用戶供氣,省去用戶自己制備的麻煩。可見,通過不斷走進用戶,陜鼓已經和用戶融為一體了,血肉相連,接觸的不只是一點,而是立體的,粘性不只一層,而是多層的。
回看我們環保企業,在“客戶型”和“用戶型”的輾轉騰挪中間,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在市政公共服務領域,我們曾經都是用戶型企業,政府是我們的用戶,購買我們的設備、我們的服務,但突然有一天,政府界面后移了,一批投資運營商跟進成為新的“用戶型企業”,而設備商、技術服務商等則由“用戶型企業”淪落為“客戶型企業”,開始為客戶打工,直至今日。那么,還有沒有升級的機會呢?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