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29 14:45
來源:遼寧錦州市政府
鼓勵在風電、光伏資源豐富地區實施電供暖。充分利用存量機組發電能力,重點利用低谷時期的富余風電,以“風電供暖”等模式,試點推廣蓄熱式電鍋爐供暖,提升電網調峰能力,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政府)
電供暖發展任務
在總結電能替代試點項目經驗基礎上,繼續擴大電能供暖范圍。在居民公用采暖領域,重點推進大學、社區、企事業單位辦公樓等熱負荷不連續的公共建筑電供暖項目。
全省2017-2020年新增煤改電供暖面積500萬平方米。到2020年,煤改電供暖面積達到680萬平方米。
大連市以長??h為重點,發展分布式電供暖系統。
(三)科學發展熱泵供暖。
根據氣溫、水源、土壤等條件特性,結合電網架構能力,推廣使用水源、地源、空氣源熱泵供暖,發揮電能高品質優勢,充分利用低溫熱源熱量,提升電能供暖效率。發揮沈陽市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地質條件較好地區推廣淺層地源熱泵供暖。力爭到2020年,全省水源、地源、空氣源等熱泵供暖面積達到5000萬平方米。(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政府)
(四)大力推進生物質能供暖。
結合全省新型城鎮化進程和資源、供熱現狀,加快發展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和生物質鍋爐集中供熱項目。鼓勵生物質成型燃料在燃煤熱電聯產設施中的科學混燒。以生物質資源較豐富的沈陽、錦州、阜新、鐵嶺、朝陽市為重點,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產和生物質直燃供暖。力爭到2020年,生物質供暖面積達到2000萬平方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各市政府)
(五)拓展工業余熱供暖。
積極支持具備工業余熱供熱條件的鋼鐵、水泥、玻璃等工業企業,采用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等技術進行對外供熱。大力發展熱泵、蓄熱及中低溫余熱利用技術,進一步提升余熱利用效率,擴大余熱供暖范圍。力爭到2020年,工業余熱供暖面積達到3000萬平方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政府)
(六)穩步實施清潔燃煤供暖。
充分發揮存量熱電聯產機組供熱能力。加快熱電聯產供熱范圍內燃煤小鍋爐的關停力度。鼓勵熱電聯產機組根據熱負荷需求進行乏汽供熱改造,增加機組供熱能力。鼓勵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改造為背壓熱電聯產機組。
有序建設熱電聯產熱源。推進已核準和納入規劃的民生熱電聯產工程建設,力爭到2020年建成投產10項工程,新增供熱面積1億平方米。新建熱電聯產項目優先建設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
著力提升熱電聯產機組運行靈活性。全面推動熱電聯產機組靈活性改造,促進熱電解耦,提升全省燃煤機組深度調峰能力和供熱水平。力爭2018年前,完成14座電廠(28臺燃煤機組)提升火電靈活性改造工作,裝機規模1094萬千瓦。
提高熱電聯產機組和燃煤鍋爐的環保水平。熱電聯產機組和燃煤鍋爐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具備條件的熱電聯產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淘汰超標排放的燃煤鍋爐。提高供熱燃煤質量,優先燃用低硫份、低灰分的優質煤。
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無法采用清潔能源替代散燒煤取暖的,重點利用“潔凈型煤+環保炊具”替代散燒煤取暖,推廣環保炊事采暖爐具、吊炕、熱水空調和暖氣“四位一體”供暖模式。力爭2020年供暖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各市政府)
清潔燃煤集中供暖發展任務
2017年底前,完成全省燃煤機組節能改造和環保改造工作任務。實施節能改造30臺機組,裝機1118.5萬千瓦;實施超低排放改造57臺機組,裝機2246萬千瓦。力爭2018年前,完成14座電廠(28臺燃煤機組)提升火電靈活性改造工作,裝機規模1094萬千瓦。
2017—2020年,新增熱電聯產機組供熱面積1億平方米。力爭到2020年,超低排放熱電聯產和達標排放鍋爐供暖面積達到11億平方米。
三、保障措施
(一)統籌協調推進。建立由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農委、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安全生產監管局、省政府金融辦、省物價局為成員的推進清潔取暖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研究解決全省清潔取暖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指導督促規劃落實。
省發展改革委負責制定全省清潔取暖總體規劃。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負責推進電供暖工作。省環保廳負責清潔取暖環境監管工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組織編制和修訂城鎮供熱專項規劃,牽頭出臺推進城鎮清潔供暖的具體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實,建立有效的督查制度,加強對全省城鎮清潔供暖工作的監督檢查。省農委負責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工作。
(二)制定實施方案。各市政府按照省清潔取暖工作統一要求,根據各市清潔取暖年度目標,制定清潔取暖具體實施方案和獎補政策。實施方案報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責任單位:各市政府)
(三)完善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煤改電”清潔供暖項目電價形成機制,擴大煤改電清潔供暖范圍。出臺散戶居民電采暖用電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降低散戶居民電采暖用電成本。在成本監審的基礎上,科學核定省內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積極推進大用戶直供,降低用氣成本。鼓勵推廣“煤改氣”供暖工程,供暖用氣執行居民用氣價格。(責任單位:省物價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委)
(四)完善管理體制。改進集中供暖方式,優先以熱電聯產滿足供暖需求,加快推進熱電聯產替代燃煤鍋爐;新建項目優先發展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鼓勵采暖型背壓熱電聯產企業成立售電售熱一體化運營公司,優先向本區域內的用戶售電和售熱。嚴格供熱節能管理,新建居住建筑嚴格執行國家65%的節能標準。優化區域集中供暖管理,放開準入限制,鼓勵民營企業進入清潔供暖領域。加強供熱區域內熱源的互通互聯,實現熱力系統最優調度。支持熱電聯產熱源企業發展源、網、站及熱用戶一體化的經營管理模式。提高供熱市場化程度,推動以招投標等市場化方式選擇供熱主體。強化煤炭生產、流通領域監管,嚴控劣質散煤進入消費市場。(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國家能源局東北監管局,各市政府)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