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31 13:33
來源:環保部發布
怎樣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預報的準確性?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表示,《大氣十條》發布以來,環保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和有關研究機構開發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空氣質量數值預報系統,每日對未來七到十天污染形勢進行分析和研判。通過不斷實踐、探索和總結,目前預報的準確率持續在提升,區域范圍的空氣重污染過程預報準確率已接近100%,重點城市污染程度的預報準確率達到80%,為空氣重污染過程研判、防控、預警和應急響應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他表示,下一步,環保部將進一步完善國家、區域、省級、城市四級預報體系建設;建立完善預報會商機制,實現國家和區域,區域和省市,以及環保氣象部門之間的會商,不斷的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性,實現三天精準預報和七天顯示預報。
新京報記者:很多人關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工作,請問環保部門是如何開展空氣質量預報工作的?會不會出現預報失準現象?怎樣進一步提高預報的準確性?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應該說預報的準確和精度對我們大氣污染防治,特別是對重污染應對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預報準確率高,預報提前量長,是大氣污染精準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的前提,只有提高預報的準確度和提前量才能精準發力、提前采取措施。應該說近幾年來大家都有體會。
《大氣十條》發布以來,我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和有關研究機構開發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空氣質量數值預報系統,利用國家空氣質量實時監測網的數據、國內外主流氣象預報資料、國家空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等這些資料,每日對未來七到十天污染形勢進行分析和研判。建立了空氣質量和重污染天氣預報會商機制,對重污染天氣過程的影響范圍、持續時間、污染程度進行研判,應該說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也是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和總結,目前預報的準確率持續在提升,區域范圍的空氣重污染過程預報準確率已接近100%,重點城市污染程度的預報準確率達到80%,為空氣重污染過程研判、防控、預警和應急響應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過去幾年,大家注意到部分城市發布紅色預警,橙色預警、黃色預警并采取應急措施,這些都是基于預報結果做出的,就是打有準備之戰,預測預報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國家、區域和省和重點城市基本都已開展了預測預報工作,而且有一支隊伍專門預報隊伍,經過歷練,這支隊伍越來越成熟,取得非常好的成績,為大氣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完善國家、區域、省級、城市四級預報體系建設;建立完善預報會商機制,實現國家和區域,區域和省市,以及環保氣象部門之間的會商,不斷的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性,實現三天精準預報和七天顯示預報。
一是大力推進六大區域預報中心建設。包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東北、西北、西南、華南六大區域中心建設,目前我們正在推進并取得積極進展,已經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強這方面工作。同時,我部將建立國家和地方污染源排放清單動態更新機制,只有清單準了,預報才能準,污染源清單要動態更新。
二是健全空氣質量預報會商機制。建立健全環保氣象部門會商機制,國家和區域會商機制,區域和地方省市的會商機制,在地方也要建立相應的會商機制,提高預報的準確度。
三是加大對地方的技術支持力度,要加強對預報信息交換能力建設,進一步升級完善預報產品分發系統,將預報指導產品的分發范圍進一步擴大,現在從省,下一步擴大到所有的地級以上城市,覆蓋度更大一些。
四提升預報人員的業務能力。針對中西部地區,依靠東部地區的技術優勢,結隊開展幫扶,另外加大培訓,提高整個預報的整體素質和能力。
最后是加大科研攻關,現在還不能對未來7—14天情況做準確預報,中長期的預報能力亟待加強,還要加大攻關,繼續加強這方面研究,更好的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技術支撐,謝謝大家。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