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27 11:02
來源:合肥市經信委
3.光化學煙霧對健康的危害
氮氧化物和碳氫化物在紫外線的參與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醛類、過氧乙酰基硝酸酯等,通稱為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對人體最突出的作用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紅腫和喉炎。高濃度光化學煙霧能損害深部呼吸道黏膜和組織可導致胸痛,甚至引起肺水腫。甲醛是一種刺激性的致敏物,能造成上呼吸道刺激及變態反應性疾病。
4.可吸入性顆粒物及其危害
煤與其他碳氫化物由于燃燒不全,向空氣中排出煤煙,是大氣中懸浮微粒的主要來源。直徑小于10μm的微粒可被人體吸入呼吸道,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大于5μm的塵粒易被上呼吸道阻留,部分可隨痰排出,其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炎癥。小于5μm的塵粒,可進入支氣管和肺泡,引起支氣管反射性痙攣,黏液分泌增加,呼吸道阻力增大。塵粒作用于肺泡,能促使肺纖維組織增生,影響肺的換氣功能,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有些可吸入顆粒物本身就是有毒的,或吸附其他有毒物質,可引起相應的多種危害。大氣懸浮微粒中含有的苯并(a)芘等多環芳烴是致癌物質。
由于大氣被氯氟烴污染,臭氧層遭破壞,致使射向地面的短波紫外線增多,可使皮膚癌、白內障發病增加,并可危及生物,特別是海洋生物的生存。
大氣污染可使佝僂病發病率增加,某些經空氣傳播的疾病容易流行。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與大氣污染水平有關,污染嚴重可引致公害事件。
防治措施
從大氣污染的發生過程分祈,防治大氣污染的根本方法,是從污染源著手,通過削減污染物的排放量,促進污染物擴散稀釋等措施來保證大氣環境質量。但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還不能徹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氣環境的保護就需要通過運用各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尋求大氣污染的控制途徑。
(一)采取各種措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1.區域采暖和集中供熱
2.改善燃料構成
3.進行技術更新,改善燃燒過程
4.改革生產工藝,綜合利用“廢氣”
5.開發新能源,開發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變能等清潔能源,以減少煤炭、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過程中不會產生化石能源開采使用的環境問題,是比較清潔的燃料。
(二)采用各種技術,控制污染物排放
1.煙塵治理技術
2.二氧化硫治理技術
3、光化學煙霧的治理技術
(三)合理利用環境自凈能力,保護大氣環境
1.搞好總體規劃,合理工業布局:(1)搞好城市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調整工業結構、合理工業布局
2.做好大氣環境規劃,科學利用大氣環境容量
3.選擇有利污染物擴散的排放方式
4.發展綠色植物,增強自凈能力
(四)加強大氣管理
大氣環境管理就是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等手段,通過全面規劃,從宏觀上、戰略上、總體上研究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法律是環境管理中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以規范性、強制性、穩定性和指導性的方式來管理環境。為了實現大氣環境管理科學化、定量化,中國先后頒布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工業鍋爐煙塵排放標準》、《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等一系列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為大氣環境管理提供了依據。
與一次污染物的區別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從污染源排到大氣中的原始污染物質,可分為:非反應物質,其性質較穩定;反應性物質,性質不穩定,在大氣中常與某些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或作為催化劑促進其它污染物產生化學反應。往往二次污染物比一次污染物的危害大得多。
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稱作光化學煙霧。
二次污染物危害大小因污染物的種類不同而不同,或高于或低于一次污染物,但通常比一次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更為嚴重。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氣可被氧化合成硫酸,進而生成硫酸霧,其對人體的刺激作用要比二氧化硫強10倍。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采取各種措施來科學化減少二次污染物的產生與排放,采用各種先進技術來控制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合理的利用環境自凈能力,加大大氣環境管理,切實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