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12 14:23
來源:山東省發改委
(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一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出臺農村承包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實施意見,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具體辦法。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二是加快發展農業“新六產”。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啟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構建鄉村現代產業體系。繼續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百縣千鄉萬村”試點,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打造一批“中國農產品電商之都”。加快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建設一批特色集鎮和田園綜合體,支持黃河三角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三是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入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計劃和優質糧食工程,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500萬畝左右。加快消化糧食積壓庫存。開展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和農業良種工程。四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造升級2萬個行政村的農村電網,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實現全省農村公路網化和農村新型社區清潔采暖全覆蓋,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強化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實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條件整體提升。
(八)統籌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拓展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推進、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共贏發展格局。一是全面貫徹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1)按照政策精準化、措施精細化、協調機制化的要求,縱深推進“兩區一圈一帶”規劃建設。加快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步伐,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推動青島、煙臺依托西海岸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在要素集聚、制度創新等方面率先突破。(2)以德州、聊城、濱州、東營4市為重點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區,主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產業轉移,積極服務雄安新區建設,加強環渤海地區合作。(3)健全完善區域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控、產業合作利益分享等機制,不斷提升融合發展水平,形成以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為引領、全省協同推進的發展格局。二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落實好“人、地、錢”等掛鉤配套政策,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一體化水平,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加快中小城市發展,引導特色小鎮有序、健康發展。開展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探索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理模式,大力發展綠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深入推進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標本兼治、建管并舉,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促進智能交通系統建設,解決好重點城市交通擁堵、出行難、停車難等“城市病”。出臺實施加快縣域經濟健康發展轉型發展的意見,扎實開展縣域經濟發展提升三年行動。三是統籌陸海聯動發展。落實經略海洋戰略,大力推動海洋生產力布局由近海走向遠海,穩步推進深遠海油氣、礦產和海上風能等資源利用,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示范引領、做出更大貢獻。高水平建設“海上糧倉”,支持青島、煙臺、威海、日照建設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海水淡化等新興海洋產業,推動山東半島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優化海洋開發布局,推進集中集約用海。四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積極創建國家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示范省,發揮好青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和省級示范市(區)帶動作用,培育一批軍民融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和創新示范載體。做好重要戰備物資儲備工作,增強國民經濟動員持續保障能力。
(九)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創山東生態文明新時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建設生態山東美麗山東,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環境改善的成果。一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1)完善約束和激勵并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法規規章,修訂《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加快建立有效管用的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機制。(2)加快推進“多規合一”,推動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在市縣層面精準落地。(3)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優化調整,研究制定管控辦法、績效考核、生態補償等配套政策。二是積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1)大力實施環保領跑者制度,支持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產業,推動建立以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和綠色消費為重點的綠色供應鏈。全面推進清潔生產改造,抓好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循環經濟發展。(2)實行能源、水、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建立健全用能、用水、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實施行業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總量控制。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省創建。(3)認真落實山東省低碳發展工作方案,加快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三是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1)抓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列入責任清單,確保所有問題在整改期限內實現清零。(2)制定新一輪大氣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扎實做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嚴格執行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加快燃煤機組、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抓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制定我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監管辦法。加強建設工地揚塵治理,開展成品油市場專項整治。(3)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健全完善河長制、湖長制。開展重點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新建城區和鎮區全部實行雨污分流,對造紙、印染等十大重點涉水行業實行專項治理。(4)落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四是強化生態環境修復。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擴大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的資金來源。科學劃定各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實施好全省水土保持規劃。組織實施泰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綠滿齊魯美麗山東”等重大生態工程,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嚴格有序開發礦產資源,積極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最大限度減少新增塌陷地。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