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福建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時間:2018-03-27 09:51

來源:福建省政府

13.打響“清新福建˙綠色農業”品牌。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支持發展一村一品,培育發展安溪茶葉、平和蜜柚、古田食用菌、連江水產等一批特色產業產值超百億的一縣一業。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力爭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標”達4000個以上。提升福建百香果、富硒農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2018年組織評定10個福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個福建名牌農產品,到2020年福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福建名牌農產品總數達150個以上。開展“清新福建˙綠色農業”主題宣傳和“閩茶海絲行”活動,不斷擴大福建農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圍繞生態宜居,建設清新富饒美麗鄉村

14.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梯次推動鄉村山水林田路房整體改善。繼續開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工程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離,到2020年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機制全覆蓋。推進鄉鎮污水收集和處理,新建和改善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引導農民樹立集約建房的住房消費理念,簡化審批程序,落實用地保障,實施全域管控,遏制違章建設,推動裸房整治和居住環境改善。實施鄉村綠化行動,全面保護古樹名木。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推動全省村莊農房配備三格化糞池,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15.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優化和保護國土生態空間,保持生態功能穩定,完善生態安全格局,到2020年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實施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生態修復工程,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大力開展“三帶一區”造林綠化,2018年完成植樹造林100萬畝、森林撫育300萬畝、封山育林200萬畝,到2020年完成環城一重山等重點生態區位林分改造10萬畝,力爭實現國家森林城市覆蓋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實施“清潔土壤”工程,以耕地為重點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設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開展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類別劃定并實行分類管控。以閩江山水林田湖草保護修復工程為重點,通過土地整治、植被恢復、河湖水系連接等手段系統恢復生態功能。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全面落實河(湖)長制。落實水電生態電價政策,建立覆蓋全省、統一規范的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持續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每年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0萬畝,力爭到2020年全省水土流失率下降到8%以下。完善海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實施“藍色海灣”和紅樹林種植修復工程,開展岸線和海島整治修復,到2020年完成不符合養殖規劃設施的清退工作。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強化基層監管執法力量,落實縣鄉兩級農村環境保護主體責任。

16.打造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鏈。實施鄉村旅游“百鎮千村”提質升級行動,建設“一鎮一品、一村一景”工程,發展休閑農業和森林生態旅游,構建鄉村旅游精品體系,創建一批休閑農業示范基地,推出一批中國美麗鄉村,培育一批鄉村生態旅游品牌,到2020年打造三星級以上(含三星級)鄉村旅游休閑集鎮40個、特色村150個、“水鄉漁村”160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0條。積極開發觀光農業、游憩休閑、健康養生、生態教育等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打造綠色環保的生態旅游產業鏈。

17.完善城鄉防災減災體系。實施常態化水庫除險加固,加強水利水毀設施修復,推進萬里安全生態水系、防洪防潮工程、蓄水工程、引調水工程、流域綜合整治等項目建設。加強森林防火,強化森林專業消防隊伍建設,完善森林防火預警體系,積極開展航空護林。落實重大動植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制度,實施動物疫病集中強制免疫行動。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推進松材線蟲病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優化城鄉及海洋氣象監測網,推廣應用新一代天氣雷達。加強漁港避風能力建設,完善海洋觀測網,實施海洋漁船通導與安全裝備建設項目,提升海洋災害預警報能力。

五、圍繞鄉風文明,繁榮興盛農村文化

18.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村入戶,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和隊伍建設,創建農村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鄉鎮,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開展移風易俗行動,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弘揚誠信文化,凈化社會風氣,樹立文明鄉風。抵制封建迷信,加強農村科普。啟動新一輪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到2020年縣級以上文明村、文明鄉鎮比例達50%以上。

19.弘揚八閩優秀傳統文化。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積極培育新鄉賢文化,大力弘揚紅色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海絲文化、海洋文化、福建書院文化、畬族文化、閩都文化和陳靖姑文化等。深化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支持農村地區優秀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等非物質文化傳承發展。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線,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等。

20.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揮縣級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現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強化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對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鄉鎮實體書店和數字影院建設,提升行政村農家書屋管理水平,加強鄉村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絡建設。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作生產,鼓勵文藝工作者深入農村、貼近農民,推出具有鄉村特色、深受農民歡迎的優秀文化作品和文化產品。活躍繁榮農村文化市場,豐富農村文化業態,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監管。

六、圍繞治理有效,夯實農村基層基礎

2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扎實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抓鄉促村,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斗堡壘。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創新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推進“跨村聯帶”“千企幫千村”工作,推行鄉鎮干部“住村工作法”,落實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完善“168”農村黨建工作機制和“六要”群眾工作法。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推進農村本土化人才培養工程。健全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考錄鄉鎮機關公務員、招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制度。完善選派干部駐村工作機制,實施第五輪省級扶貧開發重點村整村推進幫扶工作,駐村第一書記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少數民族村應派盡派。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穩妥有序開展不合格黨員處置工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組織自我保障能力。落實好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活動場所、報酬待遇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等,建立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穩定的經費保障制度。加大在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力度,建立農村黨員定期培訓制度。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