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18 10:02
來源:廣元市人民政府
嚴格渣土運輸監管。建立完善的渣土運輸管理制度,嚴格實施建筑垃圾運輸許可制度,對運輸渣土的車輛登記注冊,實行一車一證,確保使用達標車輛規范運輸。建立道路設點檢查、聯合夜查等常規檢查及應急處置機制,依托全球定位系統(GPS)等信息化手段,加強渣土運輸管理,開展專項執法工作。
責任單位:市城管執法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
17.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嚴格落實城市規劃確定的空間管制和綠地控制要求,在市城區按照“增加綠點、延長綠線、開辟綠面、拓展綠網”的思路,點線面相結合,提高城市綠地面積和綠化覆蓋率。加大城區裸土治理力度,實施植綠、硬化、鋪裝等降塵措施;沿交通干線兩側綠化,形成線狀林帶;沿河道沿岸廣植樹木,形成棋盤式的城鎮林帶網。鞏固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加快園林城市創建,積極推進森林經濟區建設。
責任單位:市林業園林局、利州區政府、朝天區政府、昭化區政府、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
(五)推進移動源尾氣綜合治理。
18.加強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嚴格實施排放標準。在全面實施機動車國V排放標準基礎上,按國家要求推行機動車國VI排放標準。加強新車信息公開,建立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檢驗信息核查機制。加強在用車監督抽測,對高排放機動車進行專項整治,在車輛集中停放地、維修地重點加強對貨運車、公交車、出租車、長途客運車、旅游車等車輛排放狀況的監督抽測。在不影響正常通行的情況下,采用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對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排放狀況進行監督抽測。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
19.強化檢驗機構監督檢查。嚴格執行機動車排放定期檢驗制度,加強對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聯網監管,推進檢驗機構規范化運營。實行“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及時公開查處結果)的監管方式,依法嚴肅查處違法的排放檢驗機構。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質監局
20.加快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按國家要求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加大監管力度,嚴禁排放不達標車輛跨區域轉移,鼓勵、引導黃標車、老舊車等高排放車輛提前報廢更新。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環境保護局
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公交、出租車、城市物流配送、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采取直接上牌、政府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國資委、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21.加強油品市場監管。在全面供應國Ⅴ標準車用汽油、柴油,國Ⅳ標準普通柴油基礎上,加快普通柴油品質升級步伐,2018年1月1日起全面供應國Ⅴ標準普通柴油。嚴厲打擊制售劣質油品行為,成品油經營站(點)抽檢覆蓋率達到50%。全面推進汽油儲油庫、油罐車、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改造,已安裝的油氣回收設施的油氣回收率要提高到80%以上。積極推動原油儲油庫、原油成品油碼頭、原油成品油運輸船舶進行油氣回收治理改造。
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質監局
22.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按照國家要求按時實施國家第三階段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標準,嚴控不達標機械的銷售和采購。啟動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污染源普查,逐步建立排放監管體系,嚴控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排放。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達標監管能力建設。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油品的供應保障和監督執法。開展港口、碼頭、裝卸站的專項整治,大力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電,開展港口油氣回收治理、干散貨碼頭粉塵專項治理。開展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劃定工作。
責任單位:市環境保護局、市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公安局、市規劃建設和住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
23.大力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優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規劃,調整城區路網結構。通過調整停車費、智能交通管理和服務等手段,提高機動車通行效率;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快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擔比例,建立公眾出行信息服務平臺。加快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鼓勵燃油機動車駕駛人在不影響道路通行且需停車三分鐘以上的情況下熄滅發動機。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建設和住房局、市交通運輸局
推進貨物運輸節能減排,做好普通干線公路繞城規劃和項目建設,完善貨運車輛繞城通道建設,完善城區環路通行條件。發展綠色貨運,優化貨運結構。推進大型客貨運輸車輛的污染防治。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六)推進農業大氣污染防控。
24.加強農業氨排放控制。開展農業氨排放摸底調查,在2017年啟動開展種植業、養殖業大氣氨排放摸底調查基礎上,2018年底建立完善大氣氨源排放清單,摸排氨排放特征,篩選重點排放源和控制區,開展大氣氨排放控制試點項目;加強種植業氨排放控制,調整氮肥結構,降低碳酸氫銨施用比例,擴大非銨態氮肥施用比例。大力推廣緩控釋肥料、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的施用。改進施肥方式,提倡氮肥深施,提高機械施肥比例,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加強養殖業氨排放治理,鼓勵農村地區開展密閉負壓養殖試點,建設符合區域特點、養殖規模和防治要求的氨排放凈化裝置。限制人口密集農村畜禽散養,推進畜禽糞便生物處理技術。開展“種養一體”試點,根據種植業規模和土壤環境容量確定養殖規模,實現養殖業廢棄物就地處理利用,改良土壤結構,降低大氣氨排放,促進農業生產和畜禽養殖廢物利用良性循環。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25.推進農業秸稈綜合利用。重點推進秸稈粉粹直接還田利用,對秸稈還田的農機裝備實施補貼;推行秸稈集中生物發酵制造有機肥料,大力推進秸稈能源化與飼料化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秸稈氣化能源化、燃料化利用。推廣青貯飼料、壓塊飼料等技術。發展秸稈基料化利用技術。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積極引導秸稈發電等產業發展,提高秸稈工業化利用水平。將秸稈綜合利用納入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范圍,引導建立秸稈綜合利用“以獎代補”機制。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