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22 11:08
來源:南通市人民政府
推進岸線整合與利用。提升開發利用區岸線使用效率,合理安排港口岸線、過江通道岸線、取排水口岸線。控制相關企業無序占用岸線,推進公共碼頭建設。港口工業生產岸線騰退轉移,生活、生態岸線空間穩步增加,實現“三生”空間有序發展,統籌重要過江通道岸線的控制預留。加快沿江原南通港區、任港港區、狼山港區、富民港區以及江海港區的分期轉移和整合,形成沿江五港區的總體格局。嚴控新增港口岸線利用,取消或調整與水源保護、生態紅線區域等有沖突的港口碼頭。對一些開發布局不合理、未按國家有關規定、不符合規劃的開發利用項目逐步加以糾正。對涉及岸線利用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清理整頓,逐步消除存量,堅決遏制增量。依法取締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非法碼頭和裝卸點,到2020年,沿江非法碼頭徹底消除。建立健全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協調機制,統籌岸線與后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探索建立岸線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三)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
加快綠色南通建設。切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堅持“兩沿三園”綠化思路,實施沿江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沿江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沿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強綠色通道和農田林網建設,積極推進退化防護林修復、低質低效林改造和中幼齡林撫育,提高森林生態功能。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建設沿江、沿河水資源保護帶和生態隔離帶,增強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24%。
推進五山森林公園建設。整合“五山”與沿江岸線生態資源,統籌推進狼山中心片區、軍山森林公園片區、南通植物園片區、濱江觀光帶片區、嗇園片區、狼山古鎮片區和旅游配套片區等7大片區規劃建設,擴大景區生態空間,2020年前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加強河流生態保護。加強河流保護,全面清理河道亂占亂建、亂墾亂種、亂排亂倒,嚴格控制并適度增加水域面積。以現有水域面積作為最低控制閥值,全市各地水域面積基本保持動態平衡,維持平原水網地區特色,并保持水環境容量。完善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全面開展水功能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重要河流健康等評價。
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編制全市濕地保護規劃,強化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通過設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海洋特別保護區、濕地保護小區等方式,加強重要濕地保護,建立覆蓋全市重要濕地的保護體系,提高全市濕地保護率和保護等級。加強長江江灘及通江河流等重要濕地保護。通過河岸帶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濕地植被恢復、有害生物防控等措施,實施濕地綜合治理,提高濕地生態功能。
(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提升水生生物保護水平。擴大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數量和規模,加快恢復水生生物資源量,維護水域生態平衡。認真實施長江禁漁制度,加強長江漁政巡航執法督查,嚴厲打擊“絕戶網”和“電毒炸”等非法捕撈行為,大力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加強漁政與公安、海事等水上執法部門協調配合,組織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加強重要漁業水域污染防治,積極調查處理漁業水域污染事故。
加大物種生境的保護力度。加強長江珍稀瀕危及特有魚類資源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重要生境的保護。加強啟東長江口(北支)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系統保護,推進規范化建設。加強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的救助與擴繁,加大候鳥棲息地原生境保護力度。加強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進一步規范保護設施,提升保護水平。在如皋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實施全面禁捕,采取分批分步方式有序推進長江漁船漁民退捕轉產工作。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強化落實涉漁工程建設項目對水生生物資源影響專題評價與生態補償。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加強對航道疏浚、水上水下施工作業等涉水活動的規范管理。加大長江干支流河漫灘、洲灘、岸線、河口灘涂等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
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范能力。加大林業有害生物檢疫監管力度,防范外來有害生物的人為傳播。構建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預警和防控管理體系,組織開展外來入侵物種分布情況監測。加強重點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防控與治理。基于南通口岸動植物檢驗檢疫規范化建設工作的推進,不斷建立和完善5個一類開放口岸的查驗機制,不斷提升南通口岸防控外來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質傳入的能力。重點開展加拿大一枝黃花、美國白蛾等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開展檢疫性實蠅、舞毒蛾、外來雜草、重要農產品疫情及突發疫情等監測及調查。
五、進一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
以“河長制”為抓手,以治污控源為重點,強化重點區域、重點斷面治理,堅持問題導向,順應群眾期盼,解決突出水環境問題,不斷優化水生態、改善水環境、營造水景觀,切實維護和改善長江水質。
(一)實行質量底線管理
嚴格執行國家、省環境質量標準,將水質達標作為環境質量的底線要求,從嚴控制污染物排放。建立流域—控制單元—控制斷面的治理體系,以控制單元治理保障斷面水質達標,以斷面水質達標確保流域控制目標完成,實施水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現狀優于Ⅲ類等水質良好類控制單元,采取水生態保護及風險防范措施,在確保水質不退化的基礎上持續改善;對水質為劣Ⅴ類、Ⅴ類或其他水質需要改善提高的控制單元,制定水質達標方案,將治污任務逐一落實到匯水范圍內的排污單位,明確防治措施和達標時限,并定期向社會公布。進一步深化“河長制”“斷面長制”,以“三河三行業整治”為重點,實施“拆、封、建、轉、清、暢、管、綠”八大工程,推進河岸共治,全面、系統、持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實行按月監測通報、按年度考核,嚴格按照斷面水質結果實施水環境區域補償和獎勵,同時將考核結果作為區域限批、地方領導責任追究重要依據。到2020年,地表水省考以上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74.2%以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重點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5%。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