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31 13:07
來源:生態環境部微博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強化現場指導與示范帶動,強化協調調度,力爭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長江經濟帶及上游12省(市)“三線一單”編制工作,初步搭建信息應用管理系統。
四、“清廢行動2018”取得階段性進展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5月7日-15日,我部從各地抽調人員組成150個督查組,開展“清廢行動2018”對相關的78個地級市開展全面排查。
各督查組共摸排2796個固體廢物堆存點,其中清單內點位1410個,主動查找的點位1248個,“12369”舉報點位138個。經過現場核實,發現存在問題的有1308個。
我部對發現的各類問題進行分類處理:
一是我部直接掛牌督辦。對問題嚴重的111個案件由我部直接掛牌督辦。
二是省級環保部門掛牌督辦。對于一般性的1197個問題,由我部登記后轉地方,由省級環保部門掛牌督辦。
三是向全社會公開全部問題。通過我部網站、官方微博微信、中國環境報,將全部1308個問題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下一步,我部將督促各地按照督辦要求,對堆存的固體廢物,抓緊組織清理處置,防控環境風險。及時研判固體廢物屬性,盡快查明傾倒廢物來源。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并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對監管失職瀆職人員,依法依規問責追究。同時,督促長江經濟帶11省(市)舉一反三,開展為期1個月的全面排查固體廢物非法傾倒和堆存的行動。
我部將適時組織對掛牌督辦問題整改情況巡查回頭看,對整改不力的和巡查中新發現問題比較突出的,列入中央環保專項督察。
下面,請劉志全司長介紹情況。
劉志全司長
生態環境部今日向社會發布2017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
劉志全: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新聞發布會,首先我謹代表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對大家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制完成了《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天正式向社會公開發布,這是反映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公開年度報告。借此機會,我就2017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做簡要介紹。
2017年在大氣環境質量方面,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9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29.3%。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為4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7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5.1%,與2013年相比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64微克每立方米、44微克每立方米、34微克每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5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0.5%,與2013年相比下降35.2%。463個城市(區、縣)開展了降水監測,酸雨城市比例18.8%,酸雨頻率平均為10.8%。
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國地表水1940個國控水質斷面中,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67.9%,同比增加0.1%;劣V類斷面比例為8.3%,同比下降0.3%,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地下水5100個水質監測點位中,優良級、良好級、較好級、較差級和極差級點位分別占8.8%、23.1%、1.5%、51.8%和14.8%。地級及以上城市898個在用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斷面(點位)中,有813個全年水質均達標,占90.5%。全海域海水符合第一類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中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6%。近岸海域水質基本保持穩定,水質級別為一般,417個水質監測點位中,一類、二類、三類、四類和劣四類點位分別占34.5%、33.3%、10.1%、6.5%和15.6%。
在自然生態方面,2591個開展監測的縣域中,生態環境質量為“優”“良”“一般”“較差”和“差”的縣域分別有534個、924個、766個、341個和26,“優”和“良”的縣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2.0%。全國現有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1.63%;草原面積近4億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41.7%。全國草原綜合植被蓋度55.3%。
在聲環境質量方面,開展監測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區域聲環境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3.9分貝;道路交通等效聲級平均值為67.1分貝;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92.0%,夜間監測點次達標率為74.0%。
在輻射環境方面,全國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環境電磁輻射水平低于國家規定的相應限值。
在氣侯變化方面,全國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平均濃度分別為404.4ppm、1907ppb和329.7ppb;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2011年)高58mm。
總體來看,2017年全國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土壤環境風險有所遏制,生態系統格局總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積極變化。
以上是有關情況的介紹,下面我愿意接受大家的提問。
2017年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增加氣候變化、農村面源污染等內容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電視臺:在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的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與之前相比有何不同?是否有新增加的數據和內容?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大家都知道今年中央機構改革應該對生態環境部在職能、職責范圍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由環境保護部變成了生態環境部,在職能上重點加強了政策、制度的制定、監測、評估,以及監管執法和督察問責方面的職能。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