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01 10:51
來源:惠州市環保局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國土資源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大亞灣區、仲愷區管委會屬地負責。
實施城鎮燃氣工程,落實城鎮燃氣發展規劃,簡化規劃內場站、管網建設審批流程,加快推進城鎮天然氣管網建設,擴大天然氣供應區域范圍和城鎮居民管道天然氣利用率;2018年年底前天然氣管道通達有用氣需求的工業園區,2020年年底前天然氣管道通達全部有用氣需求的工業園區及重點工業行業企業。研究出臺天然氣價格優惠政策,有效降低工業用氣價格。以建筑陶瓷制造企業、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等為重點,穩步實施工業燃料升級工程,按照“先規劃、先合同、后發展”原則,將供氣合同和中長期價格協議作為發展用戶與保障供需平衡的首要條件,實現供氣合同“全覆蓋”。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環境保護局、安監局、惠州市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大亞灣區、仲愷區管委會屬地負責。
8. 加強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監管。
按照《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重新劃定惠州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的通告》(惠府〔2018〕2號)要求,大力整治禁燃區內高污染燃料設施,加強對禁燃區內燃用高污染燃料行為的監管;結合煤改氣工作,天然氣到達并具備供氣條件的區域優先使用天然氣,2018年年底前全面實現高污染燃料設施淘汰或改造工作。
牽頭單位:市環境保護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質監局、惠州市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大亞灣區、仲愷區管委會屬地負責。
9. 大力推進集中供熱建設。
實施《惠州市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集中供熱實施方案(2014-2020年)》,2018年年底前啟動博羅縣園洲、石灣鎮鍋爐相對集中區域實施集中供熱試點,2019年6月底前建成使用。2018年6月底前,要對在建、已建、擬建的集中供熱項目進行全面摸查,制定集中供熱替代分散鍋爐計劃,明確替代分散鍋爐情況,通過財政補貼等措施推進企業使用集中供熱熱源,相關建設工作要爭取在2019年年底完成。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地區禁止新建、擴建分散供熱鍋爐,已建成的分散供熱鍋爐要在集中供熱項目建成后3個月內關停。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市環境保護局、質監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大亞灣區、仲愷區管委會屬地負責。
10.優化電力資源配置。
根據省的統一部署,主動協調惠州地調,在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優先吸納惠州地調調度范圍內水電、風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實現綠色發電替代。積極協調惠州地調調度范圍內機組合理安排年度生產和檢修計劃,最大限度減少秋冬季電力行業污染排放。
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環境保護局和惠州市供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大亞灣區、仲愷區管委會負責落實。
(三)調整優化交通結構。
11.加快推廣電動汽車及其他新能源汽車。
加快推進公共交通電動化。2018年起,全市每年更新或新增公交車、出租車全面使用純電動或燃料電池汽車。2018年6月底前完成純電公交車路線優化調配工作,確保重點區域公交線路全部采用電動公交車;2018年9月底前全市柴油公交車全部更新為純電動公交車;2019年年底前全市天然氣公交車全部更新為純電動公交車,全面實現我市公交車電動化。
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公安局、財政局、惠州市供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大亞灣區、仲愷區管委會屬地負責。
2018年起,新增和更新的市政、通勤、物流配送以及港口、機場作業車輛應全部使用純電動或燃料電池等新能源車,2020年年底前新能源車占比達到90%以上。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局、惠州市供電局配合,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大亞灣區、仲愷區管委會屬地負責。
將新能源電動車和電動車使用要求納入道路清掃工程招標要求。逐步提高環衛領域電動車使用比例。2018年7月1日起,全市新招標道路清掃工程使用電動車輛比例不低于80%。2019年1月1日起,全市新招標道路清掃工程使用電動車輛比例達到100%。
牽頭單位:市環衛局、交通運輸局、公路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大亞灣區、仲愷區管委會屬地負責。
12.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
貫徹落實《惠州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6-2020年)》,新建住宅小區停車位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接口;新建城市公共停車場以及新建辦公樓、商城、酒店等公共建筑類項目,原則上應按不低于停車位總數的20%配建充換電樁或預留充換電設備接口;具備條件的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及企事業單位,在單位內部停車場,按不低于20%的比例設置新能源汽車專用停車位并配建充電樁;新建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有條件的加油站,原則上應按不低于停車位總數30%的比例配建充電樁或預留充電設施接口。2020年底,在全市構建適度超前、布局合理、高效開放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體系。2018 年9月底前,全市各縣區停放電動公交車的停車場均建成充電設施。
牽頭單位:市發改局,配合單位: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機關事務管理局、交通運輸局、國土資源局、供電局,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大亞灣區、仲愷區管委會屬地負責。
13. 加快推動貨運物流綠色發展。
鼓勵開展多式聯運工作,加快構建“鐵、公、水、空”一體化銜接的多式聯運系統,調整區域運輸結構,推動貨運物流綠色發展,減少公路貨運量,增加鐵路、水路貨運量,加強江海聯運、水鐵聯運。組織開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逐步改變港口煤炭、礦石等散堆裝大宗貨物采用公路疏港方式,逐步改變中長距離用公路大規模轉運的狀況,增加港口散堆裝大宗貨物鐵路疏港運量,支持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引入鐵路專用線,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提高鐵路電氣化率,減少使用鐵路內燃機車。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