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25 10:59
來源:長江環保
作者:凌潤東 徐科
從具體整改問題類型來看,督政特征明顯,政府端需整改的5類問題合計183個,占問題總數的20.6%,主要涉及的問題有:
政府態度:重經濟輕環保,環保壓力傳遞上緊下松,逐級遞減等。
違批違建:違規批建不符合產業結構和地區要求的項目等。
環保力度放松:地方水十條等規劃完成日期落后于全國要求等。
考核問責:環保政績考核占比下降,問責力度小等。
職責定位:多部門監管分工模糊,責任推諉,區域開發管理各自為政等。
從具體環境問題來看,自然保護區破壞、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水源保護地污染、地表水水質下降等為重點突出問題,未來3年七大污染防治攻堅戰將重點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自然保護區和水源地為國家生態保護紅線范圍,截至2017年底京津冀等15個省份已完成劃定工作,2018年將完成全國范圍內的紅線劃定工作。
藍天保衛戰和柴油貨車污染涉及產業結構、大氣質量、能源結構、移動污染源等問題,大氣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依賴更深層次的優化,而非短期性質的停限產和關停取締。
水環境治理是持續重點工作,城市黑臭水體、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等均涉及污水處置(處理能力、處理標準等)。
農村環境整治為當前地區維度環境短板,禽畜養殖污染和垃圾非法傾倒問題突出。
省份分析:有色建材采礦、化工及養殖影響較大
我們總結中央環保督察反饋重點問題,這次“回頭看”督察的10個省份有以下突出問題:
河北:水泥、玻璃、鋼鐵等落后產能過剩。
江蘇:化工行業過剩疊加企業非法處置危廢,焦化工藝落后,長江流域危化品碼頭交錯。
內蒙古:石灰石和石膏礦開采位于自然保護區內;煤化工、電解鋁、火電產業超出總量控制規模。
江西:鄱陽湖養殖和采砂規模大,稀土過度開采。
黑龍江:水源地和自然保護區采砂采煤嚴重,鋼鐵生產設備落后。
河南:燃煤鍋爐數量多,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
廣西:有色冶煉落后工藝污染重,禽畜養殖場位于水源地附近。
云南:“地條鋼”落后產能大,硫酸落后產能,自然保護區內布局草甘膦等精細化工和氧化鋁等重污染企業。
寧夏:煤炭無證經營,小規模農業加工企業生產不規范,小火電機組過剩。
廣東:采石、禽畜養殖等。
定量分析:環境監測大數據量化跟蹤督察停產
我們通過量化跟蹤第一批“回頭看”10個省份的典型行業,共2,295家國控&省控污染源企業(部分樣本),環境監測數據變化的連續性來跟蹤企業是否處于正常生產狀態。
截面數據:由于部分企業的在線監測設備處于檢修狀態或缺失,在我們選取的 2,295家企業樣本中有903家企業數據缺失或者滯后,無法準確判斷是否停產,我們在分析過程中暫不考慮這部分企業;根據我們的統計,在6月中旬約有796家企業處于停產狀態,596家企業正常生產。
時間序列:我們對比企業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的監測數據連續性變化情況來判斷企業是否因為環保督察“回頭看”而停產
動態跟蹤:生態環境部于5月底發布通告,明確禁止環保“一刀切”行為,堅決避免集中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要求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采取分類施策的做法。我們根據環境監測數據能夠有效追蹤各省份整改及停工及復工情況。
分省份:量化剖析回頭看10省份停產情況
我們選取6月中旬各省份的代表性行業來進行具體分析,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企業為國控及省控重點污染源企業,不是全行業數據,只是部分樣本,管中窺豹。
廣東:選取電鍍和PCB等典型行業,樣本共有453家企業,其中停產企業109家(24.1%)。
江蘇:選取農藥及醫藥等典型行業,樣本共334家企業,其中停產企業212家(63.5%)。
廣西:選取制糖、鉛鋅開采及冶煉等典型行業,樣本共211家企業,其中停產企業144家(68.2%)。
河南:選取鎢鉬鎳等稀有金屬開采及冶煉、鉛鋅開采及冶煉等典型行業,樣本共325家企業,其中停產企業144家(44.3%)。
河北:選取鋼鐵、紡服等典型行業,樣本共266家企業,其中停產企業135家(50.8%)。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