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成人小视频|国产黄影院|青青草免费观看|55影视大全免费追剧|chottie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江西省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

時間:2018-07-20 14:19

來源:江西省政府

(六)規范環境監測行為

1.依法開展監測。認真落實《江西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依據全國統一的環境監測規范,努力建設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全面覆蓋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狀況的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健全全省環境監測量值溯源體系。環境監測機構和排污單位要按照統一的環境監測標準規范開展監測活動,切實解決不同部門同類環境監測數據不一致、不可比等問題。

2.統一信息發布。環境保護部門統一發布環境質量和其他重大環境信息。其他相關部門發布信息中涉及環境質量內容的,應與同級環境保護部門協商一致或采用環境保護部門依法公開發布的環境質量信息。

3.落實監測質量管理制度。環境監測機構應當依法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建立覆蓋布點、采樣、現場測試、樣品制備、分析測試、數據傳輸、評價和綜合分析報告編制等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專門用于在線自動監測監控的儀器設備應當符合環境保護相關標準規范要求。使用的標準物質應當是有證標準物質或具有溯源性的標準物質。

4.明確污染源自動監測要求。建立重點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與環境質量監測原始數據全面直傳上報制度。重點排污單位應當依法安裝使用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定期檢定或校準,保證正常運行,并公開自動監測結果。自動監測數據實現全省聯網,逐步在污染治理設施、監測站房、排放口等位置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并與環境保護部門聯網。環境保護部門不再負責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的有效性審核,重點排污單位要按規范開展污染源自動監測的手工比對,及時處理異常情況,確保監測數據完整有效。自動監測數據可作為環境行政處罰等監管執法的依據。

(七)嚴懲弄虛作假行為

1.嚴肅查處監測機構和人員弄虛作假行為。各級環境保護、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依法對轄區內環境監測機構開展“雙隨機”檢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對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弄虛作假或參與弄虛作假的,環境保護、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及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從事環境監測設施維護、運營的人員有實施或參與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干擾自動監測設施、破壞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等行為的,依法從重處罰。 因環境監測機構在提供環境監測服務中弄虛作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負有責任的,除依法處罰外,檢察機關、社會組織和其他法律規定的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或者省政府授權的行政機關依法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時,可以要求環境監測機構與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其他責任者承擔連帶責任。

2.嚴厲打擊排污單位弄虛作假行為。排污單位存在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的,環境保護部門、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排污單位法定代表人強令、指使、授意、默許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依紀依法追究其責任。對侵占、損毀或擅自移動、改變環境質量監測設施和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的,依法處罰。

3.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執法聯動和信息共享。環境保護部門查實的篡改偽造環境監測數據案件,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外,依法移送公安機關予以拘留;對涉嫌犯罪的,應當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書、調查報告、現場勘查筆錄、涉案物品清單等證據材料,及時向同級公安機關移送,并將案件移送書抄送同級檢察機關。公安機關應當依法接受,并在規定期限內書面通知環境保護部門是否立案。檢察機關依法對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和立案偵查等執法司法活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環境保護部門與公安機關及檢察機關對企業超標排放污染物情況通報、環境執法督察報告等信息資源實行共享。

三、保障措施

(八)完善法規制度

進一步完善我省環境監測與執法聯動、環境監測機構監管等規章制度。探索建立環境監測人員數據弄虛作假從業禁止制度。結合排污許可證制度,依托環境保護部門的排污單位自行監測信息公開平臺,按照國家部署,組織開展排污單位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性自我舉證。

全面開展環境質量和排污單位監測數據自動化及聯網工作,推進監測數據采集、傳輸、存儲的標準化建設,確保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在線監測等有關信息直傳生態環境部平臺。

(九)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加快提高環境監測質量監管能力,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能力建設,提升全省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水平。建設省級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控制中心,在贛南、贛東、贛西和贛北建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控制分中心,構建全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平臺,實現對環境質量監測活動全過程監督,確保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和標準物質能夠溯源到國家計量基準。

(十)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結合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組織領導,及時研究解決環境監測發展改革、機構隊伍建設等問題,保障監測業務用房、業務用車和工作經費。

(十一)強化高新技術應用

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衛星遙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天地一體化環境監測,實現從傳統環境監測向生態環境監測轉變,加強高新技術在環境監測和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建立環境監測活動全程視頻監控,推行遠程留樣等技術,實現對異常數據的智能識別、自動報警及追蹤定位。鼓勵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開展監測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和大數據分析;加快便攜、快速、自動監測儀器設備的研發與推廣應用,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提升環境監測科技水平。支持高科技產品和技術手段在環境監測領域推廣應用,積極培育生態環境大數據產業。積極開展國際和省際交流合作,提升全省環境監測技術創新能力。

(十二)加強宣傳和社會監督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高度重視《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和本實施方案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工作,通過各種有效方式,組織相關部門、排污單位、環境監測機構、環境監測設施運維機構工作人員深入系統學習,切實提高相關人員對保障環境監測數據質量重要性的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綜合運用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各類媒體和信息傳播渠道,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鼓勵公眾參與,適時曝光查處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形成強大震懾力,在全社會形成促進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提高的良好氛圍。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clhh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大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