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25 09:19
來源:國新辦
接下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的各項提速降費的要求。一是繼續做好取消流量漫游費的實施工作,我們比較擔心,賬單出來后,會不會有用戶反映我還沒有享受到,或者我的賬單不對等等,因此,我們一直在密切關注,督促要求三家基礎運營企業,要認真對待實施過程中用戶提出來的一些問題以及用戶的投訴,積極妥善給予解決。二是我們還要繼續打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鼓勵幾家運營企業不斷地挖潛增效,為降費打下基礎。年初企業提出的各種降費舉措,如移動流量資費降低30%,今年一定得落地,此外還有家庭寬帶、企業專線使用費降低等等,這些也要全部都完成。謝謝!
2018-07-2410:48:50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提問(趙一帆攝)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
目前我們對于“中國制造2025”的計劃是如何?上半年的這份報告也沒有提到,我們原定的計劃還在執行當中嗎?
2018-07-2410:53:03
黃利斌:
謝謝您的提問。《中國制造2025》是本著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提出來的,目的是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戰略指引和信息指導。在《中國制造2025》的制定過程中,根據世貿規則和我國入世承諾進行了嚴格的合規評估,相關內容符合我國在世貿框架下的義務。制定和實施類似的戰略規劃,也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我們真誠歡迎和期待廣大外資企業積極參與《中國制造2025》,希望有關方面公正、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制造2025》實施。
我們將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抓好重點目標任務的實施,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按照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完善有關政策,保護知識產權,鼓勵企業家精神,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快落實好汽車、船舶、飛機等行業的對外開放政策,堅持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深化與各國對話交流合作,推動制造業在開放條件下實現高質量發展。謝謝!
2018-07-2411:03:32
新華社記者提問(趙一帆攝)
新華社記者:
我們知道,不久前國務院印發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請問工信部,這是否會對相關產業帶來一些較大的影響?下一步,工信部將如何落實這個計劃?謝謝。
2018-07-2411:05:49
黃利斌:
我來回答您的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打贏藍天保衛戰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舉措。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是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道關口,要下決心下大力氣解決我們過去發展中存在的粗放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主動作為,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即使犧牲了一些增速,也是我們應該付出的代價。從長遠來看,生態環境保護是與經濟發展正相關的,很大程度上可以推進工業綠色轉型升級,培育和壯大優勢企業,促進新興產業和新供給的增長,助推工業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工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我部將堅決貫徹落實《行動計劃》,強化部門協作,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分解落實好相關任務,明確責任,加強督導,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調整優化重點區域產業布局。推動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城市鋼鐵企業采取徹底關停、轉型發展、就地改造、域外搬遷等方式,逐步優化我國鋼鐵產能布局,指導和督促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實施采暖季錯峰生產。
二是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嚴格控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等產能,決不允許違法違規建設新的項目,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辦法,決不允許對落后產能實施等量置換。
2018-07-2411:07:34
黃利斌:
三是進一步加大去產能力度。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強制性綜合標準,確保落后產能應去盡去。以處置“僵尸”企業、去除低效產能、關停不符合布局規劃的產能為重點,繼續壓減過剩產能。建立打擊“地條鋼”長效機制,決不允許已出清的“地條鋼”死灰復燃。
四是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兩高”行業為重點,支持企業實施綠色化、智能化的升級改造。今年再對5000家以上重點耗能企業實施節能監察,實現對重點高耗能行業全覆蓋。力爭到2020年,創建百家綠色工業園區、建設千家綠色工廠、推廣萬種綠色產品,帶動工業綠色發展,實現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8%以上的目標,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以上。
五是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發揮產業政策的導向作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技術等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爭取2020年實現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的目標。謝謝!
2018-07-2411:09:02
南方都市報記者提問(趙一帆攝)
南方都市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跟手機短信申訴機制有關,此前我們有讀者反映,自己的手機短信功能忽然不能使用,查詢運營商得知是因為被人在12321惡意舉報,便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停用了手機短信功能,有的甚至會被封號,且沒有任何的申訴渠道。請問發言人,目前我們判別垃圾短信和處理的機制是怎么樣的,是否能建立一個申訴機制以應對惡意投訴?謝謝。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