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03 11:11
來源: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
近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印發《廣東省2018年節能減排工作推進方案》的通知,具體情況如下:
粵發改資環函〔2018〕3781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直各有關單位:
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廣東省2018年節能減排工作推進方案》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逕向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境保護廳反映。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
廣東省經濟信息化委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
2018年7月27日
廣東省2018年節能減排工作推進方案
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74號)和《廣東省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粵發改資環〔2017〕76號),為確保完成2018年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制定本工作推進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節能減排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促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2018年全省單位GDP能耗比2017年下降3.2%,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33542萬噸標準煤以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二、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一)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開展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示范創建,支持一批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建設。依法依規推進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及淘汰類產能關停退出,鼓勵非淘汰類企業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設備,實施智能化改造和綠色化轉型,關停退出傳統工藝技術裝備。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升級,推進“散亂污”工業企業專項整治。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項目。強化節能環保標準約束,嚴格執行固定資產項目節能審查制度。(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質監局、安全監管局)
(二)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意見,強化政策支持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加快推廣節能環保產品,發布我省節能技術設備(產品)推薦目錄(2018年本),研究建立節能技術推廣機制,推動節能環保企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鼓勵節能服務公司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繼續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綠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節能低碳環保、現代農業、海洋產業等重點產業領域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向中高端發展的支撐作用。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電池及動力系統相關核心技術的后續研發和轉化應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科技廳、質監局)
(三)推動能源結構優化。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GDP能耗“雙控”措施,遏制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優化能源布局,著力構建多元能源供應體系。嚴格執行國家節能發電調度規定,優先安排風電、光伏、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督促電網公司全額收購省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同比下降。加大清潔能源供給,合理增加接收西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合理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3%。(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經濟和信息化委)
三、加強重點領域節能
(四)加強工業節能。將“十三五”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分解至重點用能單位。深入開展能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在水泥、玻璃、造紙、鋼鐵、紡織、石化、有色金屬等7個重點行業持續開展能效對標工作,持續擴大對標產品及行業范圍,發布年度能效“領跑者”企業和能效標桿值,引導企業通過對標達標提升能效水平。加快建設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實現廣東省能源管理中心平臺與省能源計量數據公共平臺的對接與數據共享,進一步提高省、市、企業能源管理中心數據對接質量,加快重點用能單位建設接入端系統,推進重點用能單位完善能源計量體系、提高能源管理精細化水平,促進互聯網與節能工作深度融合。(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質監局)
(五)開展建筑節能。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完善新建建筑在工程設計、施工圖審查、施工驗收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加強縣級建筑節能監管。開展綠色建筑量質齊升行動,分解下達各地綠色建筑發展目標任務,力爭我省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40%。落實《民用建筑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報表制度》,推進大型公共建筑、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居住建筑以及中小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統計工作。鼓勵以賓館、商場等為重點,公布高于能耗標準的建筑名錄,探索重點高耗能建筑末尾淘汰制的強制改造辦法,強化建筑運營階段的日常節能管理。推進利用太陽能、淺層地熱能、工業余熱等解決建筑用能需求。(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經濟和信息化委)
(六)促進交通節能。實施綠色交通試點示范工程,繼續推進國家和省級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城市建設工作,構建與鐵路、民航、水路等相銜接的公路客運集疏網絡,開展公鐵、陸空、陸水轉乘試點。深入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深化公交示范都市創建工作,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等領域的推廣應用,2018年實現全省新增新能源公交車1萬輛,占公交車總量比例達到60%的目標任務。(省交通運輸廳、經濟和信息化委)
(七)加強公共機構節能。大力推進黨政機關集中辦公區、高等院校、醫院等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綜合節能改造,鼓勵公共機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開展節能改造,改造面積不少于120萬平方米。創建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單位6家,完成68家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創建單位的評價驗收工作,省直機關及其所屬公共機構創建節水型單位達到50%。(省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水利廳、衛生計生委)
(八)強化重點用能設備節能管理。加強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審查和監管,構建安全、節能、環保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對不符合節能減排要求的鍋爐嚴格禁入,做好高污染鍋爐淘汰工作,對國家或省明令淘汰的高污染鍋爐進行統計梳理,列出停止使用和限期整改日程。加強淘汰低效電機、變壓器等用能設備,全面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省質監局、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