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01 09:45
來源:生態環境部
我們一直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不分違法合法的“一刀切”行為。任何一起這種行為,其影響都是極其惡劣的,都是不能容忍的。對個別地方出現的問題,我們堅決進行糾正。同時,我們也要警惕另一種情況,一些地方和單位動輒拿環保說事,實際上其違法違規行為和環保“風馬牛不相及”,是給環保抹黑。今天凌晨,我們通報的陜西彬州市以治污降霾為名,設立車輛沖洗站,假沖洗,真收費,就是典型案例;也有一些違法企業故意混淆視聽,把正常環境執法說成是“一刀切”。如最近媒體報道的西安某地有人蓄意將查封散亂污企業設備的封條揭下來張貼到自家灶臺上,造謠生事,混淆視聽。對此,我們將排除干擾、保持定力,堅持嚴格執法、依法辦事,履職盡責,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守法企業的權益。
南方都市報記者
南方都市報記者:貴部近日印發《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擴大了環評公眾參與范圍,請問如何保障公民真正參與到環評當中,確保公眾參與切實發揮作用,“不走過場”?
崔書紅: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工作非常重要,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環境權益的重要途徑。環評的公眾參與起步早,在維護群眾環境權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舉措。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環評公眾參與面臨新的形勢和問題,比如走過場、泛化等,一些地方把搬遷補償、征地等問題放到環評公眾參與過程中,嚴重影響了公眾參與的效果。生態環境部以第4號令發布了《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就是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措施。本次新的《公參辦法》有如下亮點:
一是明確了建設單位是公眾參與的責任主體。《辦法》對其公參的責任和義務作出了規定。
二是明確了公眾參與范圍,即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優先保障受影響公眾參與的權利,并鼓勵建設單位聽取范圍外公眾的意見。
三是改進了公眾參與的方式,特別是不再強制現場發放調查表,改而要求網絡發布加現場張貼公告等調查方式進行,防止填表時弄虛作假、走過場。同時,改進了調查表的內容,主要是征求公眾對環評文件的意見,提高環評質量。
四是細化了深度公眾參與的方式,如公眾對環評結論或者生態環境保護對策措施意見多且集中,建設單位就應召開座談會或聽證會,把有意見的公眾代表請過來,面對面地研究問題,說清情況。如對環評專業技術方法等有質疑,建設單位就應召開專家論證會,請專家把技術問題和學術問題說清楚。
為了確保公參不走形式,《公參辦法》也強化了制度設計。
一是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門的審查義務,審批部門應對公眾參與說明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公眾參與程序是否符合《公參辦法》規定進行審查。
二是建立了環評文件退回制度。對公眾參與存在重大問題的,審批部門可以責成建設單位重新征求公眾意見,退回環境影響報告書。
三是明確了公參違法或失信的懲處,就是將違約不誠信的建設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記入環境信用檔案。
四是制定了公參意見的反饋機制,要求建設單位認真研究采納公眾意見,并將意見采納情況公布于眾,接受群眾監督。
五是規定建設單位在環評文件編制過程中必須保持公眾參與的持續性,從確定環評機構起,就要持續接受公眾的意見和建議,要網上公開,也要指定場所公開,人民群眾可以方便地查閱,突出一個“實”字,防止隔空打炮,搞得人民群眾看不見,摸不到。
最后,再提醒一下,新的《公參辦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請建設單位安排好相關工作,確保屆時報批符合新辦法的規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很多資本雄厚的外來企業進入環保領域,帶來資本的同時,也引發了低價競爭等問題,為環保行業健康發展埋下隱患,請問如何提升行業門檻和專業性,避免發生惡性競爭帶來的問題?謝謝。
汪鍵:謝謝。您剛才提的問題,是現在環保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低價中標是環保產業的一個痛點,一方面使行業經營的風險不斷加大,另一方面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低價中標是合法的,但是我們現在反對的是惡性的低價中標。造成現在惡性低價中標的原因,今年國家發改委何立峰主任在回答全國人大詢問的時候,他分析的原因還是比較到位的。
一是招標方沒有嚴格的執行招投標法。因為招投標法規定的很明確,招投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綜合評標法,一種是低價中標法。但是招標方往往為了避免承擔責任,所以就簡單的用最低價中標。綜合評標法需要考慮很多綜合性的因素,自由裁量權比較大。
二是從投標方面來看,投標方低價中標的收益遠遠大于要承擔的風險,低價中標獲得的這些收益,要比承擔的風險大。就像我們環保的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情況。后面的問責機制沒有跟上,所以怎么來避免惡性競爭帶來的低價中標,盡快的打破這種局面,我們有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嚴格執行招投標法。因為招投標法去年年底的時候進行了修訂,今年開始實施新的招投標法,應該按照法律的要求來做。國外現在也是兩種方法并行的,可以說綜合的方法應該說考慮的更全面。
二是從技術層面來講,要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出臺生態環境項目技術標投標的指南,建立環境效果優先的原則,加大環境技術和環境效果等技術標的權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惡性低價中標。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