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10 09:56
來源:生態環境部
針對近日國務院大督查發現的陜西彬州市以治污降霾名義設立車輛沖洗站亂收費問題,2018年8月28日,生態環境部組織督察組趕赴現場開展督察。為進一步加強警示教育作用,生態環境部于8月31日印發《關于陜西省彬州市以治污降霾名義設立車輛沖洗站亂收費問題督察情況的通報》(環辦督察函〔2018〕951號,以下簡稱《通報》)。
《通報》指出,彬州市原稱彬縣,2018年5月撤縣設市,由陜西省直轄,咸陽市代管。原彬縣縣委2017年2月22日召開縣委常委周例會,確定由縣交通運輸局負責,按照“市場運作為主、財政補貼為輔”原則,在當年3月初全面建成運營城關溝、西區蓮花池、新民水北等3個進出城區的重型車輛沖洗站。之后,縣交通運輸局與3家企業簽訂運輸車輛沖洗站建設協議,明確由縣交通運輸局一次性對每家企業補貼30萬元,并由3家企業全面負責建設運營。同年9月25日,原彬縣縣委有關會議確定由縣交通運輸局牽頭成立治污降霾道路運輸監測管理站,全權負責車輛沖洗站以及道路運輸揚塵治理工作。同年10月25日,由縣治污降霾辦公室召集縣交通運輸局、物價局及3個車輛沖洗站負責人商定每輛大型車沖洗一次20元、中型車15元和小型車10元,并于同年11月正式收費運營。其間,2018年春節前暫停運營,春季恢復運營,4月被陜西電視臺曝光后再次暫停運營,7月又恢復運營,直至2018年8月26日徹底拆除。
《通報》認為,彬州市違規設立3處治污降霾車輛沖洗站,強制過路車輛洗車繳費,事實清楚,在當地造成惡劣影響,彬州市委、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治污降霾工作中存在明顯亂作為問題。
一是違反國務院治理公路“三亂”的有關規定,打著治污降霾的旗號違規設卡,組織輔警強制過往貨運車輛接受洗車服務。
二是違反國家經營服務性收費有關規定,未經上級有關部門批準,違規設立收費項目,并私自商定收費標準。
三是假治污、真收費,對過路車輛不論是否干凈、有無必要、是否有效、是否損害,一律要求沖洗,搞“一刀切”;運營單位及人員沖洗操作敷衍應對,5秒鐘即完成一臺車輛的沖洗,以治污降霾之名行強制收費之實。
雖然上述問題被發現并曝光后,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時整改,但在社會上已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不僅沒有產生治污降霾效果,而且嚴重干擾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
《通報》強調,彬州市以治污降霾之名,設卡強制過路車輛洗車收費,是典型的假裝治污、謀取私利行為,不僅嚴重偏離中央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而且給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抹黑,侵害群眾利益,損害政府形象,性質惡劣,教訓深刻。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以此為鑒,舉一反三,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敏感性,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切實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
一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重點,加強綜合協調和統籌謀劃,推動地方完善機制,壓實責任,強化考核,不斷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
二要提高工作的敏感性。始終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正確方向,堅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對于出現的表面治污、假裝治污,以治污之名行亂作為之實等問題,要堅決制止,及時報告,并切實做好輿情引導,不斷營造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良好氛圍。
三要履行好統一監管職責。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敢于動真碰硬,不僅要加強對企業環境違法問題的監管,也要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情況的監管。對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治污,以及不分青紅皂白搞“一刀切”等問題,要堅決制止,查處到位。對亂作為者,將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作為重點,嚴肅追責問責。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