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20 10:17
來源:上海市環境保護局
船舶制造行業。船舶制造行業涂裝作業實現密閉噴涂施工,到2020年達到65%以上;船舶維修行業涂裝作業實現移動式涂裝,到2020年達到60%以上;推廣使用高壓無氣噴涂、靜電噴涂等高效涂裝技術;推進綠色造船新工藝,提高建造精度,減少涂層破損,將涂裝工序提前至分段涂裝階段。
工程機械制造行業。積極采用自動噴涂、靜電噴涂等先進涂裝技術。加強有機廢氣收集與治理,有機廢氣收集率不低于80%,建設吸附燃燒等高效治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
鋼結構制造行業。大力推廣高壓無氣噴涂、空氣輔助無氣噴涂、熱噴涂等涂裝技術,限制空氣噴涂使用。禁止(逐步淘汰)鋼結構露天噴涂,推進鋼結構制造企業在車間內作業。建設廢氣收集與治理裝置。
卷材制造行業。全面推廣使用機械化自動輥涂技術;加強烘烤廢氣收集,收集率達到90%以上,配套建設燃燒等高效治理措施。實現達標排放。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牽頭,相關區政府、相關企業負責實施)
(4)包裝印刷行業
推廣使用綠色先進生產工藝、設備,在塑料軟包裝、紙制品包裝等,推廣使用柔印等低(無)VOCs排放的印刷工藝。在塑料軟包裝領域,推廣應用無溶劑、水性膠等環境友好型復合技術,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
加強廢氣收集與處理。對油墨、膠黏劑等有機原輔材料調配和使用等環節,要采取車間環境密閉負壓改造、安裝高效集氣裝置等措施,加強廢氣收集,有機廢氣收集率達到70%以上。對轉運、儲存等環節,采取密閉措施,減少無組織排放。在烘干環節,采取循環風烘干技術,減少廢氣排放。收集的廢氣要采取吸附回收、吸附燃燒等高效治理設施,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新聞出版局牽頭,相關區政府、相關企業負責實施)
(5)其他工業行業
電子行業加強溶劑清洗、光刻、涂膠、涂裝等工序VOCs排放控制;制鞋行業重點加強鞋面拼接、成型、組底、噴漆、發泡、注塑、印刷、清洗等工序VOCs 排放治理;紡織印染行業重點加強化纖紡絲、熱定型、涂層等工序VOCs排放治理;木材加工行業重點加強干燥、涂膠、熱壓過程VOCs排放治理。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牽頭,相關區政府、相關企業負責實施)
(三)深入推進交通源VOCs污染防治
6.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
2018-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準車)推廣數量分別不低于4.3萬輛、5萬輛、6萬輛。新增、更新公務用車中新能源車比例大于50%。加大出租、物流、環衛、郵政等行業新能源車推廣力度。2020年,中心城區公交車和新增、更新校車力爭實現新能源化;加快推進新能源出租車試點,根據要求擴大使用規模。新能源貨車推廣規模超過5000輛。加快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半徑中心城區小于1公里,外環以外區域小于2公里。
(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綠化市容局、市機管局、市商務委、市農委、市郵政管理局、市財政局、市教委牽頭,各區政府、各相關企業、市電力公司負責實施)
7.加快實施更嚴格的新車排放標準。
適時提前實施輕型汽油車第六階段排放標準,引入車載油氣回收技術(ORVR),顯著降低蒸發排放;實施摩托車第四階段排放標準。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監局牽頭,相關區政府、各相關企業負責實施)
8.強化在用車排放控制。
研究實施更嚴格的高污染機動車限行、管控和淘汰措施。制定出臺老舊車淘汰補貼政策,加大高污染機動車淘汰力度。實施巡游出租汽車到期更換三元催化裝置。嚴格實施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采取限制性和鼓勵性政策措施,淘汰應強制報廢的老舊車和摩托車。強化在用車檢測/維修制度,推行輕型汽油車燃油蒸發控制系統檢驗。建立本市在用機動車維修點聯網監測監管體系,推進機動車維修信息和檢測信息共聯共享。完善在用車尾氣排放檢測機構監管平臺,提升機動車檢測站的技術監管手段。建立機動車環保數據管理平臺。研究推廣OBD在機動車排放檢測方面的應用。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公安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實施)
9.全面提升燃油品質
按照國家要求全面實施國六車用汽、柴油標準,同步提升普通柴油油品質量。積極開展高清潔油品以及異辛烷烷基化油等清潔油品組分的生產。
(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監局、市環保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委、上海海事局、上海地方海事局、市公安局牽頭,相關區政府、各相關企業負責實施)
10.加強機動車及其油品質量監管
加大新車生產環保一致性、在用車環保符合性、在用車環保檢驗、油品質量等監管力度。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監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委牽頭,相關企業負責實施)
11.深化油氣回收治理和監管
加強汽油儲運銷油氣排放控制。減少油品周轉次數。加強加油站、儲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長效管理,經營單位應做好本單位相關油氣回收系統的定期檢查維護工作和年度檢測工作,確保油氣回收設施正常使用。建設油氣回收自動監測系統平臺,儲油庫和年銷售汽油量大于5000噸的加油站加快安裝油氣回收自動監測設備。建立收發油設施的視頻監控。制定加油站、儲油庫油氣回收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規范。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牽頭,各區政府、相關企業負責實施)
12.推進港口儲存裝卸、船舶運輸油氣回收治理。
出臺存儲過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技術規范,新建的原油、汽油、石腦油等裝船作業碼頭全部安裝油氣回收設施;全面推進已建原油和成品油碼頭,包括石化行業、陸地和液散碼頭儲罐及裝卸過程密閉收集處理或回收。新造油船逐步具備碼頭油氣回收條件,2020年1月1日起建造的150 總噸以上的油船應具備碼頭油氣回收條件。全面推進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重點提升化學品洗艙水接收能力,并確保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理設施銜接。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