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1-14 11:07
來源:許昌市人民政府
12.深入推進VOCs綜合治理。
(1)加強生產環節源頭管控。自2019年1月1日起,市內生產的汽車原廠涂料、木器涂料、工程機械涂料、工業防腐涂料即用狀態下的VOCs含量限值分別不高于580、600、550、550克/升。積極推進汽修行業使用低VOCs含量的涂料,市內生產的汽車修補漆即用狀態下VOCs含量不高于540克/升,其中,底色漆和面漆不高于420克/升。(市質監局牽頭,市環保局、工信委、工商局參與)
(2)加強VOCs無組織排放治理。禁止新改擴建涉高VOCs含量溶劑型涂料、油墨、膠黏劑等生產和使用的項目。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煤化工、農藥、制藥、橡膠制品等行業為重點,開展工業企業VOCs無組織排放摸底排查,包括工藝過程無組織排放、動靜密封點泄漏、儲存和裝卸逸散排放、廢水廢液廢渣系統逸散排放等。2018年10月底前,各縣(市、區)建立VOCs無組織排放改造全口徑清單。加快推進VOCs無組織排放治理工作。其中,化工企業全面完成首輪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工作。真實蒸氣壓大于等于76.6kPa的揮發性有機液體,儲存應采用低壓罐或壓力罐;真實蒸氣壓大于等于5.2kPa且小于76.6kPa的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應采用浮頂罐或安裝VOCs收集治理設施的固定頂罐。其中,內浮頂罐采取浸液式密封、機械式鞋形密封等高效密封方式,外浮頂罐采用雙重密封;有機液體的裝載采用頂部浸沒式或底部裝載方式,裝載設施應配備廢氣收集處理系統或氣相平衡系統。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光催化技術僅適用于處理低濃度有機廢氣或惡臭氣體,采用活性炭吸附技術應配備脫附工藝,或定期更換活性炭并建立臺賬。(市環保局牽頭,市工信委參與)
13.開展工業爐窯排查整治。
(1)全面排查工業爐窯。各縣(市、區)要結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以鋼鐵、有色、建材、焦化、化工等為重點,包括鋼鐵、鑄造,有色金屬再生,水泥、玻璃、陶瓷、磚瓦、耐火材料、石灰、防水保溫建筑材料,焦化、無機鹽等行業,按照熔煉爐、熔化爐、燒結機(爐)、焙(煅)燒爐、加熱爐、熱處理爐、干燥爐(窯)、煉焦爐、煤氣發生爐等9類,開展拉網式排查,于2018年10月底前建立工業爐窯詳細管理清單,摸清工業爐窯使用和排放情況。對未列入排查清單中的工業爐窯,全部納入秋冬季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停產。(市環保局負責組織實施)
(2)加快推進工業領域清潔能源替代。集中使用煤氣發生爐的工業園區,暫不具備改用天然氣條件的,原則上應建設統一的清潔煤制氣中心。禁止摻燒高硫石油焦。(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工信委參與)
(3)實施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全面淘汰環保工藝簡易、治污效果差的單一重力沉降室、旋風除塵器、多管除塵器、水膜除塵器、生物降塵等除塵設施,淘汰水洗法、簡易堿法、簡易氨法、生物脫硫等脫硫設施,淘汰濕法脫硝、微生物法等脫硝設施。對達不到相關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或《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41/1066—2015)的工業爐窯,按照“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則,分類提出整改要求,實施停產整治。(市環保局負責組織實施)
(四)開展機動車污染治理專項行動
14.實施重型柴油車專項整治行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53條和113條規定,環保、公安、交通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利用超限檢測站實施聯合駐站執法,對駕駛未進行定期排放檢驗、定期排放檢驗不合格或現場排放檢驗超標的柴油貨車,依法進行處罰。對進入我市境內經現場檢驗排放超標的外埠柴油貨車,首次發現予以警告,第二次發現予以勸返并依法處罰。(市環保局、公安局、交通局按職責推進)
2018年11月底前,完成城市郵政、物流、市政、行政事業單位以及城市公共服務單位(園林綠化、道路維修、工程搶險、電力檢修)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車摸底調查工作,建立重點管控車輛清單。2018年12月底前,完成重點管控車輛排放監督抽測工作,對嚴重超標且不具備維修價值的車輛進行淘汰報廢;對殘值較高且行駛里程較低的車輛進行維修治理。(市環保局牽頭,市公安局、交通局、住建局、城管局、質監局、財政局、事管局、供電公司參與)
15.強化交通運輸企業監管。加強貨運企業、貨車場站、物流園區等柴油貨車監管,督促貨運企業落實管理主體責任,監管所屬柴油貨車依法定期進行車輛年審。對尾氣檢測不達標、未通過年審的車輛,嚴禁從事營運活動。對未按要求添加車用尿素、違規使用非國六油品、尾氣排放不達標的貨運企業,暫扣道路運輸證,并督促貨運企業進行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得從事營運活動。(市交通局牽頭,市環保局、公安局、商務局、工商局、質監局參與)
16.加強機動車注冊登記環保監管。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圍內實行注冊登記前環保信息隨車清單核驗制度。環保部門監督指導排放檢驗機構嚴格柴油車注冊登記前的排放檢驗,通過國家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逐車核實環保信息公開情況,查驗污染控制裝置,開展上線排放檢測,確保車輛配置真實性、唯一性和一致性。環保信息隨車清單納入機動車環保檢驗檔案管理,污染控制裝置查驗、上線排放檢測信息上傳河南省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監控平臺。公安交管部門嚴把新車注冊登記關,對于環保信息隨車清單核驗不一致以及非免檢車輛注冊登機前排放檢驗不合格的,不得辦理注冊登記手續。(市環保局牽頭,市質監局、公安局參與)
17.嚴查機動車超標排放。建立環保部門檢測、公安交管部門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的聯合監管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大路檢路查力度,依托超限超載檢查站點等,開展柴油貨車污染控制裝置、車載診斷系統(OBD)、尾氣排放達標情況等監督抽查。對物流園區、貨物集散地、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工業企業、公交場站、長途客運站等車輛停放集中的重點場所,采取“雙隨機、一公開”等方式,開展入戶監督抽測,同步抽測車用燃油、車用尿素質量及使用情況。按照全省統一安排,開展在用汽車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I/M)建設工作。嚴厲打擊篡改破壞OBD系統、采用臨時更換污染控制裝置等弄虛作假方式幫助機動車所有人通過排放檢驗的行為,并依法依規對維修單位和機動車所有人予以嚴厲處罰。(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按職責推進)
18.推動高排放車輛深度治理。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負責、全程監控模式,有序推進里程低、殘值高等具備條件的柴油車深度治理。依托省機動車排放監管平臺,安裝遠程排放監控設備和精準定位系統,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實時監控油箱和尿素箱液位變化、氮氧化物及顆粒物排放情況,確保治理效果。(市環保局、交通局牽頭,市公安局、質監局參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