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07 13:37
來源:晉城市人民政府
日前,山西晉城印發《晉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全文如下:
晉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2018年8月31日晉城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2018年11月30日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批準)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監督管理
第三章 防治措施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防治大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大氣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第三條 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突出重點、防治結合、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公眾參與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大氣污染防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化產業結構布局,調整能源結構,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第五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公安機關、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水利、市場監管、城市管理以及其他負有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職責的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大氣環境的義務,應當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簡約適度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減少排放大氣污染物,共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倡導公眾和社會團體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和公益活動。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大氣污染防治。
第二章 監督管理
第七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結合本市環境質量狀況、產業結構,制定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計劃。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排放總量削減計劃,將重點大氣污染物排放年度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
第八條 實行大氣污染物排放網格化監管制度。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科學劃分網格單元,明確網格監管對象、監管標準和責任人,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常態化、精細化、制度化管理。
第九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設本行政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重點鄉鎮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的管理,統一發布重點鄉鎮行政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狀況信息。
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置應當科學合理,符合有關監測技術規范要求。未經設立部門批準,不得變更、調整和撤銷。
第十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大氣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將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大氣環境違法信息納入社會誠信檔案。
第三章 防治措施
第十一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嚴格控制新建、改建、擴建鋼鐵、建材、冶鑄、化工、焦化等行業的高排放、高污染項目。
第十二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城市功能區劃、環境保護要求和專項規劃環評實施情況評價結果,制定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可以劃定范圍禁止新建新增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企業,并依法對重污染企業實施關停或者搬遷。
第十三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根據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需要,劃定并公布重點管控區域,實施較其他區域更加嚴格的管控措施。
第十四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向上一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布。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氣象主管機構等有關部門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機制,開展大氣環境質量預報。
第十五條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根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制定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制定重污染天氣應對方案,并按規定向企業所在地的市、縣(市、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后,大氣污染物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對方案。
第十六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需要可以采取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者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業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燒烤、停止幼兒園和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等應急措施。
應急響應結束后,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及時開展應急預案實施情況的評估,適時修改完善應急預案。
第十七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投入,鼓勵使用以清潔能源為動力的機動車,逐步推進和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大力發展城鄉公共交通和軌道交通,完善公共自行車服務體系。
加強并改善城鄉交通管理,優化道路設置,保障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的連續、暢通。
第十八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在一定區域或者時間內限制機動車行駛,采取增加公交運力、免費乘坐等措施,方便公眾出行。
第十九條 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依法委托其所屬的市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機構會同有關部門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進行監督管理。
縣(市、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轄區內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并組織實施相關工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