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05 09:5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曉佳 程云 井媛媛
相對于此前禁止未經高溫處理的餐廚剩余物飼喂生豬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嚴控餐廚垃圾去向。
長期以來,我國餐廚垃圾處理不斷被詬病,“地溝油”、“泔水豬”等話題頻頻被曝光,給食品安全、豬瘟傳播、疫情防控帶來極大的威脅。究其原因,與政府監管的缺失密不可分,由于監管的不到位,大量未經妥善處理的餐飲垃圾流入“黑作坊”,或者拉運喂豬,黑色產業鏈猖獗,導致正規渠道收運較難。據E20研究院測算,2016年,我國餐廚垃圾合法收運處理率僅達到10%(以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基準測算)。
毫無疑問,此次新政的加碼,在有效控制我國非洲豬瘟擴散的同時,也為久處困境的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帶來了重大利好。E20研究院認為,“嚴堵”之下,龐大的餐廚剩余物勢必回歸正軌處置途徑,有效緩解了大量餐廚垃圾處理廠“收不到”、“吃不飽”的難題,進一步催生餐廚垃圾處理市場的春天,到“十三五”末期,我國餐廚垃圾將突破12000萬噸。同時,在垃圾分類的大趨勢下,其他有機垃圾(廚余、菜場垃圾及畜禽糞便、污泥等有機廢棄物協同處置)必然給整個有機垃圾處理處置帶來很大的想象空間。(詳情點擊:薛濤: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垃圾分類下的固廢產業新格局)
但同時,應清醒認識到無論是上面提到的PPP項目重建設、輕運營到來的風險;還是政府重投資、輕管理,與餐廚垃圾曲折發展背后傳遞的總邏輯不謀而合。前幾年,國家發改委開展了5批共100個餐廚垃圾處理試點城市,在為餐廚垃圾處理打開市場局面的同時,由于地方政府對餐館企業管理沒到位、未嚴控收運環節,頂層結構搭建整體不足,導致試點效果差強人意和相關企業生存困難,不僅對餐廚行業帶來巨大的陣痛,也對未來環境類、尤其是固廢類行業“大快干”敲響了警鐘。
政策建議:
第一、加大執法力度,在鼓勵正規化處置、提高處理補貼的同時,對非法處置的“地下黨”加大監管力度,嚴查夜間私運餐廚垃圾、非法傾倒的行為。“亦疏亦堵”方可助力行業提速發展,令人深惡痛絕的“地溝油”、“泔水豬”問題,將得到改善。
第二、政府的缺位必然帶來整個行業的陣痛,政府應該真真正正的把自己的管理責任做到位,做好長效機制,單靠市場化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在出臺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的同時,應將餐廚垃圾配套的收運管控設施、長效補貼運營機制,提到日程上來。對于設施缺乏的地區,凡是投資建設餐廚垃圾處置發電項目者,應鼓勵并優先給予財稅、信貸、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并同等條件下享受上網標桿電價、處理費等優惠政策。
八、2018黑臭水體專項整治督察:“黑臭反復”現象映射治理難點,“下藥”將更精準、有效
事件:
5月7日,生態環境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啟動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5月-6月,督查組將分三批對全國36個重點城市和部分地級城市開展現場督查;現場督查工作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形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統計表和問題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個銷號”式管理;9月-10月,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巡查,提出約談建議;10月-12月,對問題嚴重的城市人民政府進行約談,對約談后整改不力的城市,開展環境保護專項督察。(詳情點擊:2018黑臭水體專項整治行動啟動!首批涉及8省20城【附圖解】)
國家重大水專項為推動“水十條”目標的完成,解決黑臭水體治理問題,在2015年籌劃黑臭水體系統解決方案中心。中心掛靠在E20環境平臺,辦公室及展示中心設在上海,同時在昆山市周市鎮設有智能生態濕地示范基地。2018年12月18日,上海市水務局白廷輝局長帶隊赴解決方案中心進行考察和調研,肯定了上海市水環境的改善成果。(詳情請點擊 上海市水務局白廷輝局長一行考察黑臭水體系統解決方案中心)
上海市水務局白廷輝局長參觀國家重大水專項黑臭水體系統解決方案中心
點評:
本次專項行動,也是為了督促地方從根本上解決水體黑臭問題,確保2020年如期完成考核治理任務,從已公開的信息來看,我國黑臭水體治理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部分上報“已完工”的水體,整治效果并未達到要求,有的“黑臭現象沒有消除”,甚至出現返黑返臭的現象。以安徽蕪湖為例,在已完成整治的46條黑臭水體中,近三分之一共15條存在返黑返臭現象,其中有9條是因為大量污水入河所致。
我們分析原因如下:(1)地方政府對督察交辦問題整改工作重視不夠、調度督辦不力,相關部門責任落實不到位,導致整改任務流于形式,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比如蕪湖黑臭被通報時,蕪湖市水利部門入河排污口排查不全面,大量生活廢水直排水體;住建部門控源截污、管網建設工作推進不力,黑臭水體整治成效不佳,返黑返臭多發;環保部門工作標準不高、要求不嚴,導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問題解決不徹底。
(2)黑臭的反彈,進一步凸顯控源截污、管網和面源治理等方面的短板,關于這點,不少業內專家都曾呼吁。在“2018(第十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王凱軍指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將是水環境治理的重點方向之一,隨著環境法、地方責任凸顯,必然會考慮到城市面源的問題。(詳情點擊:王凱軍:產業發展趨勢的探討與面臨的瓶頸問題)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